第25集:日軍大舉進犯狼牙山 五壯士掩護連隊撤離

烽火硝煙裡的青春第25集

關鍵時刻,王道長匆忙趕來告知章團長避開日軍包圍圈的方法,奈何敵人距離太近,七連奉命在棋盤陀附近堅持遊擊,而章團長則帶著隊伍順著東邊崖下小路離開,直奔山外的牛崗鎮,提醒張連長千萬別上牛角壺,儘量堅持到明天天亮。

由於盤陀路地勢複雜,活路死路互相交匯,所以日軍司令官命令部隊原地休息紮營,待明日再進行攻擊。當天夜裡,戰士們根據張連長的吩咐,特地在棋盤陀周圍點燃許多火堆,從而製造成大部隊的效果,令他們不敢輕易進犯。

六班五人坐在火堆旁閒聊,班長馬寶玉格外珍惜僅剩的最後一支嗩吶哨子,他考慮等以後跟師傅多要幾個,結果大家打趣馬寶玉白天慫得不成樣,晚上倒是逞威風,若不是其他幾個幫襯著,恐怕這六班嗩吶第一人就要顏面掃地。

然而馬寶玉並不計較對方的調侃,因為他明白團結就是力量,也願意跟著幾個兄弟嬉笑打鬧。於是在幾個人的起鬨下,馬寶玉再次吹奏迎親曲,大家圍著火堆扭秧歌,好不熱鬧。日軍司令官聽到曲子,嘲諷這群八路樂極生悲,明天就等著吹送葬哀樂。

次日一早,炮火聲連綿不絕,日軍進攻兇猛,僅憑一個七連根本難以抗衡。七連長被炮彈炸傷,為儘快護送連長下山醫治,於是馬寶玉決定帶著六班掩護大家撤離。指導員考慮到事態緊急,於是讓戰士將所有彈藥和乾糧留給他們。

六班五人目睹連隊戰友遠去身影,不由長長地鬆了口氣,山道上蔚藍的天空已被硝煙瀰漫,灰白且清淡,彷彿是張失血的臉,垂視著兩批數量選差的隊伍。趁著日軍朝山上投射狙擊炮,馬寶玉打算利用險要地勢設置三道防線。

第一道先布好地雷陣,等日本人上來後引爆;第二道則是通往山間的小路,頂部有一處居高臨下的山崖,可以先躲在山崖邊,待日本人靠近再拉響手榴彈,皆是日軍必定大亂,於是再趕往山頂的岔路口,恰好旁邊有一處隱藏的山口,既可以阻擊敵人,也可以順著山路向山下走。

果然日軍司令官尚被矇在鼓裡,命令森井率領步兵全力進攻,沒想到跑到山腰不見八路軍人影,頓時氣急敗壞,索性橫衝直撞往前趕,結果正好踩中地雷,導致大批鬼子被炸。司令官以為八路軍還在山腰,繼續吩咐部下投放狙擊炮。

馬寶玉沉著指揮大家埋伏在山崖邊,待日軍走近後,立馬丟擲所有手榴彈。副班長葛振林被敵人子彈擦傷腦袋,氣得他舉起機關槍狂射,森井見八路軍如此不要命,只好先行撤退。司令官通過皇協軍得知附近還有小路可抵達山頂,於是便讓大島的部分人馬從後面包抄。

經過連番戰鬥,崎嶇的山路上躺著許多敵人屍體,六班五人順利完成掩護任務準備轉移,怎料看見日軍將前方路口堵住,根本沒辦法進行突圍,只能折路返回,最終來到狼牙山峰頂。由於頂峰牛角壺三面都是懸崖,倘若日軍順著蹤跡追來,那便沒有後路。

第26集:蔡秀琴向肖玉屏坦白 沙翔動員百姓捐糧食

烽火硝煙裡的青春第26集

如今五人沒有多少剩餘子彈,累計總數不到十餘發,幾聲槍響雖然暫時阻斷敵人前進的步伐,卻無法將他們徹底消滅,於是大家用盡最後的力氣舉起石頭丟向敵人群,直至石頭用光,力氣用盡。

狼牙峰下便是易水河,正如那句“風蕭蕭兮易水寒”,五壯士屹立在峰頂,眺望著遠方,砸斷所有武器,就算無法成為岳飛與楊家將,也要保留這份風骨。馬寶玉作為班長,喊著口號先行跳下懸崖,其他人緊隨其後,兩名日本軍官目睹此景,不由感到震撼,從心底裡向他們致敬,而整座狼牙山也瀰漫在一片悲壯的硝煙之中。

此事傳遍晉察冀軍區,引起巨大轟動,可惜肖玉屏的報道太過悲情沒有壯烈,曹科長如實傳達聶榮臻司令的評價,並且拿出周顯仁為狼牙山五壯士寫詞,讓蔡秀琴以河北梆子的方式進行演唱。

由於五壯士的故事深入人心,再加上歌詞內容全面表達出革命的大無畏精神,致使在場百姓及戰士無不動容,全都落淚。演出結束後,蔡秀琴神秘兮兮地拉著肖玉屏回房間,緊接拿出從老家帶來的柿子餅和香梨,讓她品嚐之餘順帶給肖雲飛捎去,包括重新納好的新鞋。

肖玉屏看出蔡秀琴喜歡自家哥哥,可她也知道哥哥與邢燕如之間的關係,於是便在第二天帶著東西去找肖雲飛,旁敲側擊地試探。肖雲飛其實早就已經表示過成家立業的問題,因為現在遍地狼煙,敵寇未除,所以根本不願去想感情之事,擔心哪天戰死沙場還得讓女方守寡。

得悉肖雲飛悲壯的思想,肖玉屏立馬紅了眼眶,哭著叮囑他必須保護好自己,隨後又想起滄州老家的父母,對他們亦是十分思念。肖雲飛不敢告訴妹妹真相,索性抱著她安慰,表示有機會去冀中探望。

沙翔到冉莊進行專題採訪,首要任務就是去見張書記,沒想到會面的地方不是民居農房,而是一處深達十幾米的枯井,進入井內居然別有洞天。張書記不但帶著百姓挖地道,甚至已經取得縣委的批准,為他們撥了七千斤糧食作為挖地道的專項補助,只需一年便可挖出完整的地道,能藏人藏物,還可以生活、戰鬥。

恰好冉莊準備召開全體村民大會捐獻公糧支援山區,沙翔作為八路軍代表,親自上臺為大家講述一段關於王溝的村落,這個村子與冉莊相似,都是遭遇旱災饑荒,當地百姓和八路軍只能靠挖野菜度日。原本野菜很多,可是時日愈久,野菜也便逐漸稀少,百姓們想把野菜留給八路軍,而八路軍卻將野菜留給百姓,最終為防止野菜變黃,八路軍索性先將野菜挖出來,隨即送給百姓。

張書記借用這個故事向大家講述一個道理,那就是沒有八路軍如何抗日,如果不抗日,大家也沒法安穩生活。所以張書記作為冉莊大戶,率先捐出三千斤糧食,而另一位冉莊大戶李老旗在兒子的提議下也捐出三千糧食,其他百姓陸續獻出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