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集:藺如蘭出嫁煙雨樓
藺朗滿臉凝重的揹著身著紅衣的藺如蘭,送進轎子裡,兩人點頭示意做著最後的告別,遠處的孟宛站在河的對岸目睹著這一切。通過飄起的窗帘,藺如蘭目睹著熙熙攘攘的人群,眼神更加堅定,她定要吳廉付出應有的代價。
七年前,藺母親自為藺如蘭梳洗打扮,藺如蘭身著紅色嫁衣與母親做著最後的告別。吳家的轎子已到,藺如蘭與父親、哥哥做著告別,藺朗滿臉凝重的揹著藺如蘭,藺母藺父跟在身後,送進轎子裡,兩人點頭示意做著最後的告別,遠處的孟宛站在河的對岸目睹著這一切的發生,看著遠去的轎子,藺朗早已淚流滿面,通過飄起的窗帘,藺如蘭目睹著熙熙攘攘的人群,眼神更加堅定,她定要吳廉付出應有的代價。
煙雨繡樓,吳大娘子作主持幫藺如蘭布置著洞房,雖然吳廉並未把藺如蘭放在心上,但吳大娘子還是於心不忍幫忙張羅著收拾起來。
嫁入吳家的藺如蘭就連奴婢也不願待見,直到等到深夜,房間內也並未見到吳廉的身影,藺如蘭藏好簪子起身開門離開了房間,跑到後廚想要親自煮些吃食給吳廉送去,可就連後廚也看不起藺如蘭這個小妾,讓她自己想辦法起灶,一旁的婆婆看不下去送上了自己煮多了的酒釀圓子,藺如蘭當做寶貝一樣接過了吃食謝過了婆婆。
轉眼藺如蘭拿著吃食來到了吳廉的書房,看著突然到訪的藺如蘭吳廉甚不待見,藺如蘭默默的端出酒釀圓子送到吳廉面前,吳廉一臉不屑的忍不住調侃起來,藺如蘭忍氣吞聲的向吳廉道著歉,吳廉只是一臉不在乎的趕走了藺如蘭,對於酒釀圓子吳廉滴口未盡,未達成目的的藺如蘭一步三回頭遺憾的離開了。
藺如蘭又在門口吹起了笙引來了吳廉的注意,藺如蘭含淚邀請著吳廉一同前去俯看萬家燈火,這一次,藺如蘭終於如願以償,緊跟在吳廉身後。
孟宛按照藺如蘭的囑咐,按時按點送到了信給沈牧,看著信上的“吾命危矣,請速來煙雨繡樓”,沈牧二話不說帶著孟宛前去了煙雨繡樓。
城樓之上,藺如蘭露出了真面目與野心,吳廉卻認為她們這種女子可笑之至,藺如蘭用語言試圖激怒著吳廉,也確實如願以償的吳廉掐住藺如蘭的脖子步步逼近,聽著門外大喊著開門的聲音,藺如蘭拔下頭上的簪子想要行刺卻被吳廉一把握住了手腕,只見藺如蘭直接將簪子插進自己的脖頸,含著淚對吳廉說自己是不會認輸的,吳廉震驚的瞪大雙眼,手下是越插越深的簪子和濺了一身的鮮血。
將簪子送到吳廉手裡,藺如蘭跳樓自盡了。剛好趕來的沈牧親眼目睹著藺如蘭墜落到自己面前,一身紅衣,雙眼未閉,已無氣息,本著自己的職責所在,沈牧跑上樓抓人。緊隨其後的孟宛姍姍來遲,看著躺在地上的藺如蘭不敢相信這一切的發生,回想著兩人的點點滴滴仿佛就在昨日,可現下已經陰陽兩隔,孟宛將藺如蘭攬在懷裡,替她閉上了眼睛。空中雷雨交加,仿佛是在訴說著上天的不公。
遠處的吳大娘子看著藺如蘭的屍體,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
沈牧擅自帶走了吳廉,轉頭就遭到了陳知府的批判,未經允許擅自抓人陳知府直呼沈牧糊塗,沈牧並不知道自己何錯之有,陳知府卻毫不在乎一條人命,對於一個妾室隨便找個理由糊弄一下就過去了,吳廉這棵大樹不能動,否則沒辦法向寧國公夫人交代,陳知府看著冥頑不靈的沈牧,無奈的支開了。
藺如蘭去世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寧國公夫人的耳中,昨晚捕快將吳廉帶回衙門之時有百姓看到了,如今城裡已經隱隱傳開了,現如今還是要想辦法保下吳廉,大清早的吳廉真是不讓人省心。
沈牧回想著藺如蘭的點點滴滴,掉頭回去找到陳知府想要稟報,卻被告知案子已經接了,理由是藺如蘭妄圖謀害吳廉,吳廉的行為不過是自保而已,沈牧還想再爭取一二,可卻被陳知府趕走了,不服氣的沈牧決定起身去找那日與自己一同前去的捕快趙剛。
沒想到趙剛根本就不想見沈牧,也是幾經周轉沈牧才找到了正在喝酒的趙剛,卻得到了只想好生做差事其他不願摻合的答覆,在沈牧的勸說與良心的驅使下,兩人最終舉杯達成共識。
緊接著,沈牧找到孟宛,將信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告知,孟宛回想著藺如蘭態度的轉變,不禁後悔了起來,後悔自己沒早點發現、沒早點拆信,可至於那晚到底發生了什麼恐怕只有藺如蘭與吳廉兩人知曉。
次日,堂鼓再次響起,這一次是沈牧打抱不平,堂鼓一響,有案必應。沒想到,陳知府命令下人關閉大門私密審案,沈牧一五一十的向陳知府稟告,站在堂上的趙剛卻臨陣脫逃稱自己什麼都沒看清,陳知府直接匆匆結案不給沈牧說話的機會就退堂離開了。
想不明白的沈牧追著趙剛問出個所以然,他害怕自己的哥哥、自己的家人被連累,還勸說者沈牧主動去認錯就過去了。沈牧親眼目睹著吳廉無罪釋放,吳廉一臉得意洋洋的樣子讓沈牧羞愧難看,辭去了官職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從煙雨繡樓回來,孟宛昏睡了兩天兩夜,醒來時對著藺如蘭留下的書信發獃,信裡給孟宛留下了她愛吃的栗子糕配方。想當初,孟宛被吳廉輕薄,孟宛有了輕生的想法,就在最後一刻,藺如蘭敲門送上了栗子糕溫暖了孟宛,救下了她的性命。
第18集:七義人割袍奔東西
柳三娘握著劍一路狂奔,可四面楚歌終究還是被包圍了,緊接著吳廉帶著謝指揮使出現在此,敵人見面分外眼紅,吳廉調侃著柳三娘帶她回趟煙雨繡樓,柳三娘直接揮劍朝向吳廉,可下一秒就被一旁的侍衛打趴在地。
七年後,孟宛來到藺如蘭墓前撫摸著,此時的孟宛多少也有點迷茫,她也不知道自己舊案重提之事是否正確。
七義人沮喪的圍坐在一起,一言不發,等待著沈牧帶來的消息。終於沈牧出現,確認鄭家娘子並無性命之憂後松了口氣,黃掌櫃多嘴問了一句誰去的引起了眾人的不滿,大家嘰嘰喳喳都在等著孟宛發話,可鄭家娘子的事情猶如一把匕首刺在心上,並且眼下的困境也並無合適的解法。孟宛洩氣的話讓眾人分崩離析,劉薪與沈大抄起家夥想要用武力解決,卻被沈牧攔下。孟宛終於發話,她要晚些去婁相公那裡問問意見,如若訪問受害者這條路走不通,那就只能另尋辦法。
一旁的柳三娘甚是不滿,所有人都可以做出犧牲,她田小玲為何就不行?世人不相信妓女的證詞,可覺明師傅的證詞最容易取得百姓的信任掀起軒然大波,無論如何都要將這尊菩薩請下山來。李春風聽聞此話,摔掉了手中的茶杯,否定著柳三娘一個輕賤女子怎敢與田小玲為敵,李春風握起劍與所有人為敵,他不允許田小玲因為此事在受到任何一丁點傷害,如若再打田小玲的心思,就是與他李春風以命相博。
半晌,柳三娘收到了一封信,可她想不明白到底是誰知道自己住在此處,信中約見了柳三娘於天水茶坊相見。
天水茶坊,果然如意料之中的是吳廉,僅短短一日的時間,吳廉將七義人的身份摸的一清二楚。吳廉挑撥著孟宛,稱有人覺得徐大娘子難以成事歸順了自己,吳廉讓柳三娘也歸順於自己,見柳三娘不相信此事,吳廉將昨日七義人爭吵發生之事一一說出,柳三娘似乎有些動搖了。
下午,七義人再次齊聚一堂,柳三娘姍姍來遲,所有人都各懷鬼胎的看著彼此。李春風率先對於柳三娘會見吳廉提出了懷疑,可劉薪卻表示自己信任三娘,原來孟宛方才準備去取落梅圖交於婁相公,可落梅圖不見了,現在手上唯一的證據不見了。柳三娘將下午發生之事一五一十的告知眾人,大家面面相覷互相懷疑起來,柳三娘無奈的離開退出了七義人,眾人也紛紛吆喝著散伙。
深夜,柳三娘的行李已經收拾妥當,起身離開之時,孟宛正好出現,柳三娘明白,此事本就難於上青天,走到今天這步也並不意外,至於與吳廉的恩怨,自會解決。孟宛看著柳三娘去意已決,也並未過多的挽留,藏在屋後的劉薪不明白孟宛為何不言不語,而孟宛卻不慌不忙,眼下恐怕最重要的就是抓出吳廉的眼線,孟宛命令劉薪現下就出門,暗中盯著院子四周,若發現可疑之人立刻悄悄跟上驗明其身份。
離開的柳三娘走了沒多長時間就叫停了馬車,自己隻身一人回到了小樹林觀察院內情況。可不巧剛好碰到了劉薪,這一下劉薪當真以為是柳三娘所為,兩人四目相對,劉薪控訴著柳三娘,好在柳三娘及時解釋清楚,兩人達成一致一同合作抓出姦細。
果然沒過多長時間,柳三娘就碰到了人影,一路尾隨跟到了一處小屋,屋內一女子與男子的對話一清二楚的盡收耳底,還意外得知了吳廉會在明日前往京城赴宴,若此行順利,煙雨繡樓會更上一層樓。
等到柳三娘回到自己馬車旁之時,沒想到孟宛已經提燈再旁等候多時,原來方才劉捕頭告知孟宛柳三娘回來探查細作之事,孟宛擔心柳三娘出意外,便來尋柳三娘。柳三娘將自己聽到之事一一告知孟宛,至於自己她仍會堅持離開,臨行前將一個包袱塞給孟宛,讓她幫忙轉給劉薪。一瘸一拐的劉薪姍姍來遲,孟宛順勢轉交了包袱,包袱裡是一雙縫補的新鞋。
次日,潯州府,柳三娘回到院子裡看望自己的主君,主君像個小孩一樣握住三娘的手要三娘親自下廚為自己做飯菜,飯桌上,主君聽聞三娘要去京城,擔心至極。柳三娘關閉了雀園,送走了所有人,望著自己的牌廝,叩別主君,轉身離去。
離開的柳三娘回到了蒔花館找到琵琶女羅瓊,先前聽聞羅瓊在軍營之中有相好之人,柳三娘這才有求於她,她一定要進到禁軍軍營之中。
另一邊的吳廉,乘坐著馬車抵達京城,即刻前往大理寺,遠處的劉薪目睹著吳廉踏入大理寺。
在羅瓊的安排下,柳三娘順利的進入到了禁軍軍營假裝做妓彈奏琵琶,緊接著文繡院的閆院使和禁軍副統領謝指揮使進入屋內,等到吳廉現身之時,柳三娘偷偷溜走潛入窗邊聽著屋內的動靜。屋內吳廉威脅著閆院使交出權職讓自己上任,並交予自己今年的刺繡大會,條件是趙寅再也說不出話,保在坐二位高枕無憂,門外偷聽的柳三娘被士兵發現慌忙逃回了營帳蓬裡。
得到吳廉的指示,士兵們迅速出動尋找柳三娘,而此時的柳三娘將自己寫好的信封交到羅瓊手裡,讓她走水路到淮州府,務必將此信交予孟宛,為了讓羅瓊順利逃脫,柳三娘握劍逃跑引開士兵。沒幾步四面楚歌終究還是被包圍了,緊接著吳廉帶著謝指揮使出現在此,敵人見面分外眼紅,吳廉調侃著柳三娘帶她回趟煙雨繡樓,柳三娘直接揮劍朝向吳廉,可下一秒就被一旁的侍衛打趴在地。
另一邊逃跑的羅瓊剛好碰上躲在草叢裡的劉薪,羅瓊順利將信送到劉薪手裡,帶走了羅瓊回到了淮州府。
孟宛看著信裡的內容,一言不發,這可把劉薪急壞了,三娘是一定要救,但三十萬禁軍不能硬硬,只能智取,現在必須先要搞明白吳廉到底有何用意。
看到13集只覺得孟宛太太太慘了,到目前一直在為別人而活。
如蘭很勇敢,但是沒腦子,很衝動,不太理解為什麼要自殺,既然可以和孟宛走,那為什麼不可以自己走或全家搬走,之前因為退婚不也是全家都搬走過麼
大哥,在古代是三妻四妾的制度,你不會不知道吧。那些女子是主動的嗎,好像並不是。
吳廉都是給他們一種喜歡他的態度,欺騙他們,然後就被強行推到床上,就算有的那會不願意,他敢大聲叫嗎,讓眾人知道嗎。
他們都是15歲左右,有的還是閨閣小姐,就被送進來了,現如今都有好多女生性教育知識都不夠,更別說古代了,男權的社會有幾個女子有知識。
別說這部劇沒有正能量,那是你只看勾心鬥角,藺如蘭受害者,勇敢的性格你有嗎,如果你是藺如蘭你跟其他的繡女一樣的吧,不是隱忍,就是此事算了,要莫被逼死。
這件事過了七年,女主和其他幾個正義的人,才把吳廉這個惡人制裁,這幾年的折服,眾人團結的力量你看到了嗎。
吳廉的罪行,誘騙少女,毆打劉薪,殺害自己的侍女,走私。
樁樁件件。不指望你同情受害者,你還指責他們,你可有一點同情憐憫之心,你這種人就是別人受傷了,你還要往傷口上撒鹽的人。
寧國公夫人作為吳廉的保護傘,真的可以說是盡心盡責了!
兩個人之間是有著一定的情誼的。很多人都說女子要比男子更加念舊情,而寧國公夫人正是如此。
當她剛剛來到淮州府的時候,對於周邊的環境並不是那樣的熟悉,但是吳廉來到了寧國公夫人的身邊,讓她看到了未來回到京城的希望。
在這麼多年裡面,吳廉其實更像是寧國公夫人的一種期許。
只要吳廉也能夠一直刺繡下去,能夠一直平安下去,能夠一直得到太后的賞識,那麼終有一天自己會回到京城,回到權力的巔峰。
只有打破了寧國公夫人的這種幻想,只有打破了這所有的一切,才能夠更好的去懲治吳廉。
看完之後已經帶入如蘭的狀態了,有種深深的無力感,明明是最為直爽單純之人,卻被吳廉欺騙感情,甚至為此失身。
一想到如蘭在被冷落之時小心翼翼的說出“先生最近可是在躲我”我就心疼的要死,她以為的你情我願、天作之合,只不過是吳廉的一場把玩遊戲。
狀告還要被當眾驗身,百般刁難,實在太虐心了!吳廉真的渣到不能再渣了,我喬這是第一次演大反派的渣男
看了評論區,感覺這個世界讓人害怕。其實兩位女主的單純善良勇敢已經勝於大多數人,就這樣都能被挑刺:她如果怎麼怎麼樣,怎麼可能會......甚至還辯駁這不是受害者有罪論,美其名曰避免更多人犯蠢遇害。
劇中受害者全是涉世未深的女孩,放到現在是未成年,柳三娘也有提到,無廉專挑這些涉世未深的女子,因為她們不敢反抗、世人對她們的要求都是順從(進繡樓都是為了嫁得好)。
在那樣的環境下,她們需要有熟知世事的機警、還要有反抗權威的勇氣,才有可能(只是有可能)像柳三娘一樣逃脫魔掌。
但這些條件並不成立,在事情發生之前她們根本不會想到世界上會有這樣的惡人。
反而在遇害後,她還會在心裡找理由,欺騙自己以繼續相信世間的美好,維持心中的穩定。
那些說“半推半就”的,不是蠢就是壞!而如蘭在知曉無廉真面目時,能克服重重阻力,除了為自己討回公道,也是因為看不下那麼多以及未來會有更多人受到戕害,且看到十三集,看她堅持了那麼久,都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氣和毅力(我覺得這是僅存於電視劇裡的已趨於完美的堅韌性格)。
但身邊的人,包括親人,都覺得她是愛慕惡人才會因愛生恨堅持上訴,包括評論區很多人都這樣認為,看著都覺得荒謬。
或許這就是電視劇的意義,但是又反映出似乎意義不大......唉!
此劇講述的不止是一個案例,也不止是一個人的對錯。是從古至今社會上乃至每個人觀念裡存在的問題,’女子貞潔‘ 細思甚是荒謬,為何沒有男子貞潔一說。
這是對女性的束縛也是枷鎖,是扣在女子頭上的緊箍咒。劇裡吳廉為何如此變態,一為社會留言世人眼光在意女子貞潔,她的妻子沒了第一次讓他覺得丟臉失了自尊隨之出現報復心理;
二為社會給女子扣上的貞潔帽子,讓吳廉體會了禁忌之感加之愈發變態放縱;
三為不管女子還是男子不管父母還是弟兄都把女子貞潔看的比一切都重要,所以吳廉料定不會東窗事發,因為她們把名聲和貞潔堪比命重。
首先,貞潔一詞就無比荒謬,因為這個詞只用來定義女性;
其次,如無這個詞以及鑲嵌在人們心裡的枷鎖,拋開劇集不談,茹蘭和吳廉只是經歷了男女之事,如果茹蘭自願,世人知道又何妨,並不會妨礙吳廉拋棄之後她另尋良人;
如果茹蘭不願,也許會像三娘一樣拼命抵抗,因為她心裡有底,就算此事宣揚出去大家也是站在她這邊的,她有了奮力抵抗的勇氣。
所以,卸下枷鎖,一身輕(任何方面 例顏值,身材、家世、事業)。
希望天下的女孩子都能幸福,男孩子也是!此劇還有一重點,未成年!
誘騙!
那就是犯罪,無法原諒!未成年無成熟認知與意識,不存在自願,難道不拒絕就代表自願,不!
主動才是自願,否則就是被動!受害者就是受害者,不論是否完美,都是受害者!
為什麼評論裡還有女孩子不幫助女孩子反而增加傷害呢?
如蘭在古代那時候也才不過15歲左右,被吳蓮PUA真的很難躲過,還是深閨小姐,單純的哪裡知道社會險惡,這整件事吳蓮是惡人,罪大惡極,那麼多女孩都毀於他手。
孟婉並非自願也難躲吳蓮的奸汙。
他就是罪魁禍首啊。說如蘭也有罪的,請清醒一些,沒有人是剛從深閨出來就聰明的懂得所有道理和社會陰暗。
請不要把罪惡強加在受害者身上。團結一心才能打敗現實社會中像吳蓮這樣惡心齷齪之人。
孟宛的家庭決定了孟宛的性格。孟宛的父親是一個酒鬼,而母親是一個天生懦弱之人。
孟宛從小到大是能夠依靠的,更多的只有自己。父親從小到大喝醉了酒,到了家裡就會對於自己的妻女進行打罵。
而自己從小到大見到父親喝醉的時候,永遠要比醒著的時候多。
而父親如果身上有著一定的錢財的話,也會選擇去買酒,而不會選擇投資在自己女兒的身上。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想要依靠自己的父親,明顯是非常不現實的。
而孟宛的母親從小到大告訴孟宛的事情,就是必須要有出息,必須要學會忍耐。
丈夫是女子的天,有一個好歸宿要比什麼都強。孟宛的母親即使受到再大的委屈,也不願意去離婚。
以丈夫作為天,把所有希望放在女兒身上的這樣一個母親,就更加不值得去依靠了!
孟晚唯一能依靠的人,僅僅是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能不被其他人欺負。
孟宛堅強的性格其實是最為真誠的人生寫照。
沈牧會憑借自己直覺去進行判斷……雖然身邊所有的人都說藺如蘭才是那一個誣陷他人之論,但是沈牧有自己的判斷。
他覺得沒有一個女子是會用自己的貞潔來去誣陷一個男子的,這種代價太大,不值得那麼去做。
當縣衙之中所有的人都在為難藺如蘭的時候,是沈牧伸出了援手。
那一次的反擊使得藺如蘭不需要再去經歷再多的屈辱。而沈牧也注定是會遭受到排擠的,他本身就有著一定的實力,會招致同事們的擠壓。
再加上藺如蘭的事情,使其他人了解到另一個人並不是和自己站在同一個陣營的便,只會招致肆無忌憚的報復。
這就是一個戲劇故事,別看得太認真了,看似是從維護女性的角度去人設,其實是在博眼球而已。
吸睛點是什麼,正是當下觀眾最愛看的復仇聯盟劇情+女子勵志版智勇雙全,無法與合理的現實和邏輯扯上關系。
但前面有的評論說得很對,只有那些被迫就範的女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而這些女子大多數都是自己本身知道男主有家室的前提下,對其產生“很正常的好感”,不管他的本性和為人怎樣,她們都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對男主產生貪戀,半推半就,之後得知自己並不是唯一的小三,于是就感到被玩弄被欺騙,就覺得男主是敗類,男主固然是人渣,但已有的既定事實,作者是隻字不提的:即便男主只潛規則了唯一一個小三,她們和他都一樣不是什麼好東西。
當然也有可能,作者正是故意通過塑造這些女子,來反映現實社會的確存在不少這樣的女人。
藺如蘭的哥哥一直都是站在藺如蘭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的,他所想做的事情其實一直都非常的簡單,他希望自己的妹妹可以平平安安的度過所有複雜的事情,可以永遠待在溫室之內,永遠不需要去面對那些紛亂的俗事。
而藺如蘭的哥哥又是一個不是那麼有主見的人,他的想法很多時候就特別容易被父母帶偏。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孟宛去勸哥哥要做什麼事情,哥哥就會快速的進行採納。
當父母對這一件事情提出來了不一樣的意見,哥哥又迅速的在心裡面泛起了嘀咕。
這哥哥確實是一個好哥哥,如果能夠再有主見一點就好了。
因為是倒敘,很多人誤會了如蘭們對無臉的情感。其實她只是在情竇初開的年紀,想找一個先生一樣的男子,把他看成理想化伴侶的範本。
無臉也正是利用小女孩兒的心思,在長期pua後,對學生下手。
如蘭們為了讓自己活下來,才把強暴合理化,以先生愛我,我愛先生之名給自己安慰和解脫,等到這個借口被真相破解的時候,先生愛的假面撕裂的時候,她才無法接受自己就是被誘姦侵犯的事實。
宛宛的恐懼不知所措和厭惡,以及那些走上絕路的女孩子們,也許更能代表那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姑娘們。
十幾歲,不過是初高中生,一個個花一樣的小姑娘,無臉就是作惡。
如蘭、林奕含……都是這種人的獵物,也都是慘烈現實的犧牲品。
孟宛的家庭真的可以說是非常的糟糕。如果不是因為有著藺如蘭的出現的話,恐怕孟宛就已經撐不下去了。
母親雖然很多時候是打著對自己很好的說法。但是當事情真正來臨的時候,母親不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進行思考,她只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自己覺得對女兒好的事情就會去做。
而藺如蘭的孟宛的父親就更加不用說了,本來就是一個酒鬼,對於家庭的責任感幾乎等同於0。
在這一樣子的家庭裡面生活出來的女孩子,心裡其實是會存在著一定的自卑感的,但是當藺如蘭出現的時候,很好的把孟宛的自尊心給撿了回來。
毫不誇張的說,藺如蘭就是孟宛心中的那一道光,而吳廉熄滅了這一道光。
藺如蘭在上訴的過程中,會顯得非常的無助。最初的想法是讓吳廉能夠付出代價,能夠給自己討回公道。
但是她卻沒有想到,如果自己說出去了,會對自己的名聲有多大的影響。
她只知道的是在自己之前就已經有很多的女孩子受到了欺負,如果自己不說出來的話,那麼無聊的行為就永遠得不到制止,那麼將會有更多的人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藺如蘭在這一個過程中無意是勇敢的。她只是想要努力的做那些自己正確的事情,但是就忽略了這一個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之高。
當她哭泣的那一刻是多麼的無助啊!她多麼希望有一個人能夠來幫幫自己。
沈牧能夠時隔這麼多年,仍然選擇為藺如蘭的事情出手,其實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對於藺如蘭的事情其實有一定的愧疚的。
明明當初自己目睹了所有的一切,明明自己已經把吳廉抓進了牢房,但是仍然會在高級官員的逼迫下,將吳廉原封不動的放回家裡,這對於沈牧心中的正義無疑是一種極具的打擊。
在這一件事情上,藺如蘭失了生命。明明前一秒還是一個鮮活的人,下一秒就變成了冰冷的屍體。
沈牧心裡的觸動是非常大的。正是因為這一件事情,才使得他能夠更加直接的選擇去到軍營之中,去追求自己的前途。
當孟宛抱著藺如蘭的屍體時,內心大概是非常糾結的。如果自己能夠早一點察覺到她的企圖的話,就能夠發現如蘭有著想要離世的想法,就能夠去阻止這所有的一切。
孟宛在那時候可能會生氣為什麼藺如蘭會這麼傻,會認為自己失去了生命,就能夠搬倒吳廉。
吳廉的背後,有著這麼多的勢力,牽一髮而動全身,那些人又怎麼會看著吳廉受苦受難?
孟宛在那一刻大概也會想,如果自己之前再堅決一點,如果自己之前不會覺得如蘭認命了的話,或許這所有的一切就都能夠改變。
可是如今一切都晚了!
沈牧明顯是和周圍的氣氛格格不入的。在縣衙之中的所有人,想的最多的是,怎麼去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是沈牧做的是保護那些弱勢群體,能讓他們在縣衙之中少受欺負,可以真正的獲得公平和正義。
沈牧就如同是縣衙之中的一股清流一樣,和其他人的利益是衝突的。
他沒有辦法和其他人同流合汙,那麼就注定會被排擠。而此時的縣衙不是一個可以講公道的地方了,而是一個從中獲取利益的媒介而已。
沈牧沒有辦法改變成一個縣衙,那麼他便只能夠改變自己,來尋找新的出路。
衙門之中的嬤嬤其實代表的是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女性。在那一個時代,女性本來就過得挺苦的,但是當一位女性被壓迫的時候,其他人不會站站出來為她出頭。
其他的女性害怕,如果站出來幫其他人出頭的話,就會牽連到自己。
在那一個時代,像嬤嬤這一種為了能讓自己過得好一點,為了證明自己和其他的男子是同類,而去欺辱藺如蘭的這一種行為似乎會顯得非常正常。
藺如蘭所經歷的那一切事情都是非常悲哀的,是那一個時代悲慘女性命運的一個縮影而已。
知府在事情發生之後最新想到的從來都不是為其他人討回公道,而是想著怎麼才能夠在這一件事情中抽身出來,怎麼才能夠跑下吳廉,怎麼才能夠不得罪寧國公夫人。
在知府大老爺的眼裡,會覺得藺如蘭僅僅是一個小妾,為了一個普通人而影響了自己和權貴之間的關系,這是非常不值得的一件事情。
一個小妾死了就死了!在他們的眼裡,人命並不是什麼非常重要的東西。
如果能夠通過這一次的事情,在位高權重的人面前留下一個好印象,比一條性命要強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