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李文秀懷揣文學夢屢屢碰壁
李文秀,十九歲,疆二代,雖未受過高等教育,但懷揣文學夢想,渴望在文字中找尋真實的自我。二零零一年,知名作家劉海波到烏魯木齊授課,李文秀雖有機會提問,但因自卑不敢回應。劉海波耐心解答,建議她從生活開始寫作,學習愛、生活和受傷。
在餐館打工的李文秀因讀書不多被嘲笑,只有高曉亮支持她。她透露向往首都北京,希望成為真正的作家。儘管生活拮据,但她喜歡城市的繁華和生活的可能性。然而,同事們的惡意嘲諷讓她失去工作,她不得不返回阿勒泰投奔母親,帶著高曉亮給的微薄遣散費。
歸途波折,李文秀終於抵達母親張鳳俠所在的貧瘠之地。面對生活的艱辛,張鳳俠樂觀堅韌,獨自照顧痴呆的奶奶,展現出母愛的偉大。張鳳俠歷經變遷,拒絕李文秀對夏牧場的勸阻,堅持自己的選擇,教導子女獨立。蘇力坦騎馬長途跋涉,力勸兒子巴太回家照料家庭,巴太在承諾與責任間抉擇,最終決定先帶馬回家,明年再回歸馬場。這些故事詮釋了母愛的偉大、堅韌的精神和家庭的責任。
第2集:催賬之行令李文秀有了改觀
張鳳俠的小賣部熱鬧非凡,村民絡繹不絕,其中不乏賒賬者。蘇力坦的大兒子木拉提常常醉酒賒賬,最終因醉酒凍死在外。一天,李文秀幫忙照看小賣部,卻發現村民欠下巨款。她決定去村里要賬,作為重返縣城寫作的資金。然而,收賬過程充滿波折,李文秀遭遇猛犬襲擊,還被捉弄得落入河中。儘管心情不爽,她仍堅持要賬。最終,她決定先去找賒賬最多的蘇力坦家。蘇力坦家正在宰羊辦宴,作為村主任的別克叔提醒他收好獵槍,別再打獵。巴太則希望別克叔替自己向父親求情,讓他返回馬場,但別克叔有些猶豫,表示要等到夏季過後再說。
李文秀被別克叔認出,提及她已故的父親李山。村民大嬸帶李文秀進屋,小孩朗讀賬本時,避孕套一詞讓眾人驚訝。別克叔翻譯出李文秀的來意:木拉提欠小賣部兩千多元,村民們指責託肯隱瞞了一年多。
張鳳俠急忙趕來,場面混亂,她讓女兒向加娜爾和江布爾道歉。張鳳俠原本懷疑村民誇大蘇力坦的惡行,但見到他凶狠的樣子後心生恐懼,向別克叔求助轉場,避免與蘇力坦同行。
蘇力坦卻攔住了張鳳俠母女,卻牽來駱駝表示以它抵債。張鳳俠松了口氣,高興地收下了駱駝。這件事讓李文秀對這個深山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雖然遠離現代文明,但人們的心靈受到自然的約束,相互需求和制約,讓生活保持著秩序。
蘇力坦家葬禮那天,村民們哀悼。奶奶清醒時給了李文秀錢,但她決定跟母親去夏牧場,覺得這裡比想象中更好,舒心自在。
質感真的太好了,無論是自然空鏡還是人物皮膚,甚至是敍事結構與文戲都是電影水準!影片雖然在講述一一個我們完全不熟悉的環境與文化,但觀看的過程沒有任何困難,每一步都鋪的自然流暢。然而第一集巴太出場,短短幾個鏡頭拉開你就能立刻感受到,巴太立住了。
沒有姬發、鄧放,甚至於適的影子都沒有,他就是巴太,一個淳樸而漂亮的哈薩克族男青年,擁有結實的體格和長滿雀斑的臉蛋,眼神明亮、牙齒潔白,干結微卷的頭髮打着綹散在肩上,健壯小馬駒般的小伙子,仿佛是導演五分鐘前剛從夏牧場某個氈房裏抓出來的,嘴裏還嚼着奶嚼口,渾然天成。
以前看過這本書,朴實無華的文字卻能把環境描述的生動形象,因為喜歡原著,所以看到有同名電視劇的時候還是點進去看了一眼,撲面而來的質感,確實符合我心目中新疆的感覺,草原上的味道撲面而來。文秀就好像每一個普通的你我,追求夢想的路上也是跌跌撞撞,並不一帆風順,但她沒有放棄,遇到草原少年巴太,從捉弄到互相吸引,巴太和文秀的愛就是草原上自由的愛,令人心生向往,於適真的很適合巴太這個角色,不管是從外形上還是氣質上,都很符合這個淳樸又活潑的少年,這部劇還沒播完,很期待後面的劇情,推薦大家去看哦。
第二集,我個人認為的明場面有感:
1.小賣鋪文秀賣菸酒,神還原李娟原著。
2.文秀要賬,躊躇滿志,缺屢屢碰壁,這是學生氣與社會的碰撞,親媽放養式帶娃跟張鳳俠的人物設定很貼。
3.第一次見面,沒有那種一眼萬年的眼神“拉絲”,沒有慢鏡頭的炫耀,僅僅是俯視與仰視,對視之後兩人都是側頭,其實已經記在心頭,以後的各種際遇,都會以此為開端,
4.河邊,引入眼簾的是巴太的倒影,些許憂鬱,然後是碎影漣漪,釋出巴太的不平靜,本來沒有家庭負擔的小兒子,因為哥哥的離世,不得已離開工作崗位回到村里擔起家庭的擔子……之後將要面臨的變化與變革。
5.文秀過橋,小心翼翼,河岸巴太的嚇唬,簡直就是小女生與小男生的調皮碰撞,少年啊,惡作劇都是那麼直接、美好。如果,我是說如果,若干年後二人回憶,會相互調侃,你當時怎麼怎麼,我當時怎麼怎麼,似埋怨,似辯解,然後感嘆那時候的多純真啊,感謝那一刻的際遇。
6.巴太爹向村長交出了獵槍---時代不同了,游牧民族也要跟上時代的變遷。
7.並不存在的“人死債消”,欠了的錢不還會令亡者無法安息,甚至用家裡的駱駝做抵押。基點巴太哥哥那段,沒有過多的言語,但是每家的人都出來,默默佇立送行,足見民風淳樸。
8.放在最後特別要說:於適的語言功底太強悍了,看了劇集,看了工作室及媒體發的於適學習練習哈語的視頻:流利的哈語(哈族人認證,非常認可)、變調的漢語(因為劇情需要),轉換自如,特別膜拜了。
9.於適的演技:目前進入視野的鄧放、姬發、巴太,陳小舟(街拍及片花)、韓驍(東方跨年亮相及當下的寸頭),幾個人放到一起,很難找到性格、言談舉止等要素的共同之處,劇拋臉,於適本尊了,人物塑造強悍,於適本尊了。
10.還是要佩服滕導的細膩,平實不炫技,但全是精彩。
暫時先寫這麼多,稍後繼續“盤”第三集。
文秀的經歷總是能共情到自己身上,小時候總是向往大城市,北京的長城,上海的高樓大廈,電視劇白領的咖啡……長大後卻只覺“久坐樊籠裡,不知春與夏”。
而巴太的故事卻給了我當頭一棒,或許自己羨慕的“春夏”也是別人的“樊籠”。
也許,人生的常態就是“茫茫的了無生跡”的大雪天。而偶然撞進眼前的馬與少年,截然不同的生命和姿態,才促成了我們對另一種人生的欣然向往。
我們總是習慣坐在河的這一邊,望著河的另一邊,但,其實河本身就足夠美的讓人反復欣賞。
本地人表示還蠻真實的。雖然不是在那個年代生的,但本民族有很深的同感。因為我媽老家是阿勒泰的大多數寒假暑假就去阿勒泰會走到深山我家親戚也會有在山放牧的。電影詮釋的特別真實。首先配角們每個說哈語的都能聽出來是哈族,看完會有很親切感,雖然在烏市長大但是每次回到農村還是會被語言打動。其次是畫面是非常有意境的荒草地和牛羊是十分真實的
外婆改成奶奶了,不覺得張鳳俠更牛比了嗎?她確實是人如其名有些俠義精神在身上的,親媽那是有血緣關系的養老是自然的,而老公沒了婆婆還老年痴呆症她還帶著一起生活,每天樂呵呵的,多強悍的內心多牛的人啊。反觀現在的婆媳關系,看看某紅薯上簡直是死敵一樣,我不覺得這個改有任何問題!
真正的少男少女之美不需要柔光濾鏡和頭包臉妝發展示。李文秀有不平整的牙、看似羸弱的身體,走橋時會被嚇到摔跤,但怕打工遲到在講堂和街道飛馳時又跑得特別快。她有輕薄到可以看見血管的皮膚,和對世界畏懼又好奇而最終好奇戰勝了畏懼的眼睛。而巴太有一張風吹日曬後顆粒分明的臉,一切五官都鮮明、都英挺、都靚麗,長卷髮根莖粗壯。如果李娟是出於年輕而愛上了麥西拉,那李文秀大約是出於巴太而愛上了巴太,和他在彩虹布拉克同坐一棵巨大的胡楊樹,把兒時馬的頭顱懸靠在日日行經的地方。
李娟的書中充斥著愛、鄉愁與民俗文化的描寫。劇中同樣在各個方面都有涉獵,有類似原著中淡淡的白月光似的愛情,有民俗文化和現代文化的碰撞,有傳統生活方式和現代生活方式的衝突,穿插著父輩與子輩之間不同時代背景選擇的隔閡和融合,講的東西很多,愛情只是其中的一條線,是多線并行的一部民俗風情劇,該影片的主旨就是愛與勇氣的選擇,以及對原始生態文明的深深依戀。
巴太!期待已久了,去年知道於適演了這個劇之後就馬上看了原著,李娟姨的文筆真的超級好,看的時候感覺自己就來到了阿勒泰,成了個年輕懵懂的外來戶,浪漫的筆觸,細膩的描寫很難不愛
蘇力坦是最吸引我的角色。
所有角色裡,他是在救贖自己的路上,做出最大努力的人。
他作為草原部落裡的家庭頂梁柱,養成了強勢控制兒女的習性。
後來,他學會了放手,允許了兒媳婦帶著兩個孩子改嫁,這意味著自己的孫子孫女將成為別人家的後代。允許了自己兒子跨族戀愛,允許了自己兒子不再延續獵人後代的屬性,交出了自己的獵槍,為了不綁架兒子跟著自己放牧,他賣掉了一半的羊和馬,只保留了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放牧量,然後帶著這筆養老金和自己的羊群,騎馬進入了深山。
他為了成全身邊的人,血淋淋地從心裡剝離了最堅硬頑固的那個自己。
他為了成全自己,依然孤獨地走上了自己熱愛的牧隱之路。
遠離人群,這也許是很高級的一種選擇。
我的阿勒泰前三集,兩次淚點。
一次是文秀迷糊的奶奶集市走丟,逢人問去“瀋陽”的車,那一刻想起了我穿關東去新疆的姨姥姥,15歲離開家到現在已經五十幾年了,每每通電總是不斷叮囑她孩子和我媽“等我死了,要埋在村里的,就挨著你姨(我姥姥)”,斗轉星移,無論走到哪裡,家鄉總是我們藏在心裡的深刻懷念。
第二處是巴太帶女主掛馬頭骨,撿到頭骨的女主以為是某種巫術,但其實是男主的“懷念”。游牧的人把去世的馬兒高高掛在經過的路旁的大樹上,在他們心中馬兒是相伴多年的好友,也是一同征戰放牧的戰友。
很神奇,從未去過新疆,卻能為這些故事感動,好的文藝作品總是能調動人類最基本的情感共鳴。
上年暑假買了這本書,剛開始是被書的封面所給吸引,買了它,看了就很喜歡它,也很向往阿勒泰,怎樣才算個有用的人?終其一生我可能都尋不到答案,可是那又怎麼樣呢,我存在著總有我存在的意義。直到說要影視化了,我很期待,因為劇中男主是我很欣賞的新人演員於適,我在劇中看到巴太在拖依上演唱,我仿佛看到他就是李娟書裡的那個少年,我也不禁想起了書中對他的描寫我在鄉村舞會上認識了麥西拉。“他是一個漂亮溫和的年輕人,我一看就很喜歡他。劇裡於適的演繹,此時麥西拉在我心裡的形象具象化....
就這樣,整個秋天我都在想著愛情的事——我出於年輕而愛上了麥西拉,可那又能怎麼樣呢?
今天就結局了,還沒看夠,還沒仔細的回味,我是出於年輕而愛上了他,可是歲月如此漫長,我不可能只愛他一個,不過,當下我只愛他
還有哈薩克人的淳樸,善良,以及我很喜歡的一個角色張鳳俠,敢愛敢恨。
有機會的話,我一定去趟阿勒泰,夏天去一次,冬天去一次,去找尋下阿勒泰的痕跡,去體驗下哈薩克族人的熱情,去感受下新疆的人文自然,騎上馬,在草原肆意奔跑!
很推薦!
《我的阿勒泰》給人一種久違的自然感:人物和故事,都從大自然中走來,環境和景物,也完全是純天然的原樣,仿佛嘗到了一口沒有任何添加劑的糧食,讓人咀嚼到了一種天然穀物的醇香。沒有精心搭建的造景、沒有靠燈光營造的氛圍,更沒有強情節、快節奏、多反轉的人造戲劇元素。大自然是人物的舞台,人在自然中“自然”地生存著,人與自然渾然一體。草原、河流、山巒、羊群、馬匹、與人的生存狀態,水乳交融地構成和還原了一種原生態關系。散文化的表達,也讓觀眾獲得了一種隨性而自由的觀賞心態。該劇這種走“散文化”之路的電視劇也能做得如此精緻、澄淨、意味細膩,可以看作是創作者和生產傳播者審美自覺的一種體現。雖然不能說多麼驚天動地,但風吹草低見牛羊,天高雲淡現性情,不僅通過第一人稱視角呈現了大美新疆,更是在喧囂世界裡描繪了一個帶有現實煙火氣的人間“桃源”。大鵬、滕叢叢、馬伊琍、周依然、於適的主創組合,也各自奉獻了獨特的藝術多樣性。
在電視客戶端一天追完8集,拍得太好了,反應了少數民族的傳統思維和觀念的改變。巴太老爹說的那句:之前仙女湖的路沒人走了,都走公路,年輕人也不放牧了,是否非要改變成這樣?很有感觸。希望高速發展的社會能夠保留原有的民族生存方式和地方的民族特色。太愛這部劇了,新疆風景和人文很有電影質感,演員無論哪一位都很自然表達。馬伊琍不虧是老師級別的演員,演文秀的女孩雖然記不清她名字演得太棒了!很清新自然。於適在這裡有別與封神那位意氣風發的少年姬發,巴太多了一份羞澀含蓄和真誠,演技自然流露,最後舍馬救人的情感上的痛苦表達真的很到位。少數民族演員也是純樸地道,很久看不到這樣的電視劇了,給這部劇點大大的贊。謝謝劇組所有的工作人員,給我們觀眾呈現了一部優質完美的電視劇。
二刷了,根本停不下來!劇中人物不論主角配角都很飽滿,仿佛他們都真實存在我們身邊。之前有讀過原著,改編劇集非常還原我心中的阿勒泰,每一幀景色都可以當作壁紙的美麗。劇中也還原了很多書中的情節,略帶輕喜劇的氛圍令觀眾更加沉浸於劇中。
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Ta的閃光點,我喜歡張鳳俠的“俠氣”,她的肆意灑脫,她的為人處世,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每個人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但這個價值並不是別人定義的。
還有文秀的成長也是非常明顯的,從一個迷茫的青年再到決定留在夏牧場寫作,她有認真地去愛、去生活、去受傷。“世界鬥換星移,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只有變化才是不變的。”
劇中的哈薩克族青年巴太非常讓人驚喜,他演繹出了書中的麥西拉,儘管這是一個原創角色,但我相信巴太的一部分特質也來源於麥西拉,“麥西拉他就像一個國王一樣,他高大、漂亮,有一顆柔和清淨的心。”就是這樣一個淳樸但卻不傳統的哈族青年,也是在成長中,漸漸理解了父親,並回到父親身邊。
1.女主:我雖然笨手笨腳,但我還是個有用的人對不對?
她:啥叫有用,李文秀,生你下來是為了讓你服務別人的?你看看這草原上的書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就這麼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嗎,自由自在的嘛是不是
2.你可以不贊同他們,但是不可以居高臨下的改變他們
3.在顛簸的生活也要閃亮的過
4.她:你知道,那夏仁牧場這麼好,為什麼牧民還要不停的轉場,因為他們要給夏牧場時間,讓他休息,好讓牧場裡的水啊草啊,重新開始恢復豐茂,這樣子來年的時候,牧民們才能帶著牛羊,更好的回來
懷揣著女作家夢想的李文秀來到了烏魯木齊打工,想要攢錢去北京看看,受到了很多同事的譏諷和嘲笑,最後還丟掉了飯碗,沒有辦法,只能暫時先回老家。她的老家是一個很偏僻的地方,基本沒有人會說漢語,語言和交通都很不方便,但好在離城裡沒有那麼遠,想要到城裡不需要花那麼長的時間。家裡除了她之外,還有一個老媽留在家裡照顧老年痴呆的奶奶。媽媽準備最近要搬到牧場那邊去,李文秀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但還是沒有辦法。高曉亮是李文秀當時在烏魯木齊酒店工作時的一個同事,他和其他同事不一樣,支持李文秀的夢想,還在李文秀被辭退的時候幫她爭取到了一部分工資,李文秀原本對他還是有一定好感的,但是他後面竟然把經理要給李文秀的工資克扣掉了一部分,所以現在李文秀對高曉亮就沒有那麼信任了。巴太是個馬場的工作人員,他答應了接受培訓後要在馬場工作五年,但是他老爸又需要他回去管理牛羊,所以和老板商量後決定,把踏雪帶回去養。
這一集主要講的是,李文秀決定幫她媽要賬來換取去縣城裡的生活費,但是李文秀因為語言不通,惹了很多麻煩。認錯了人,叫錯了名字,還跑去一個喝了她們家的酒後醉倒在路邊結果凍死的死者家裡要債。媽媽張鳳俠一個個低頭道歉,還安慰她,給了她很大的力量。一直被說殺過人的蘇力坦,知道了自己死去的兒子生前欠下的債,即使手頭沒錢也沒有逃避,把價值不菲的駱駝抵押給了她們。這集裡,李文秀戰戰兢兢地走獨木橋時,被巴太一聲大吼嚇得掉進了水裡,像極了小時候男生對女生的惡作劇。死者酒鬼在出殯時,沒有人聲嘶力竭的痛哭,反而讓死亡多了一絲肅穆。而這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媽媽在女兒感覺自己沒用的時候的安慰。人必須要有用嗎?草沒有被牛羊吃,就這樣生長著不也挺好嗎?太多的人想做有用的人,有利用價值的人,被欲望奴役,被金錢誘惑,但是脫離了這些,難道就不能好好生活,做一個尋常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