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劇情亮點:

  1. 共產黨秘密執行“北斗行動”,保護包括童江南在內的香港高級知識分子安全北上。
  2. 塗哲遇害導致童江南對羅冠英的身份產生懷疑,意識到自己被保密局特務盯上,危機悄然來臨。
  3. 羅冠英真實身份是保密局特派員,執行“蜜蜂計劃”意圖阻斷親共分子北上,進一步複雜了局勢。
特別行動第1集

1948年,中共發布“五一口號”引關注,國民黨卻鎮壓進步青年,暗殺民主人士。香港的高級知識分子成為特務目標。為粉碎陰謀,中共執行“北斗行動”,保護他們安全北上。

1949年,化學家童江南研究突破,各界祝賀,卻遇大公報副主編塗哲遇害。蘇行在香港救下被欺負的報童蝦仔,卻失去其蹤影。塗哲之死令童江南震驚,懷疑羅冠英身份,並感自身危機四伏。

羅冠英聲稱受塗哲委託來接應,但塗哲之死太過蹊蹺,童江南心生疑慮。同時,他意識到可能已被特務盯上,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即將上演。

羅冠英赴昌合貿易公司,被槍頂住後腦,原是保密局特派員,傳達“蜜蜂計劃”以穩香港局勢。蘇行與周亞明在啟明書店接頭,商議分頭行動,周亞明匯報上級重建與童教授聯繫,蘇行則扮郵遞員至童江南家。

童江南詢塗哲死因無果,因獲男爵爵位及塗哲友情,英方重視此案。李文博發現塗哲收恐嚇信,推測得罪大人物。黨勳琦派阿彪監視童家,但望風者分心,未發現蘇行。蘇行雖表明身份,但童江南因當日已有共產黨人造訪,心生疑慮,拒之門外。

蘇行難過疑惑,意識到取得老師信任更難。回聯絡站後,獨自沉思,懷疑童江南隱瞞信息。

第2集劇情亮點:

  1. 塗哲案件的調查和線索收集: 蘇行和團隊通過蝦仔的幫助獲得重要線索,包括凶手身上有燒鵝的味道,以及胖子的畫像。這些線索對於揭開塗哲的真正死因至關重要,同時也涉及到蘇行在組織內部身份的確認。

  2. 童江南及其實驗室的研究和政治壓力: 童江南面臨來自港英政府和國民黨的複雜壓力,尤其是塗哲可能是共產黨聯絡人的暗示。他與童笙在研究上的合作和港英政府提供的經費,體現了他們在政治和科研之間的微妙平衡。

  3. 國民黨及其對塗哲案件的影響: 李文博和查良傑開始懷疑童江南在案件中的角色,並認為國民黨可能與此案件有關。這一部分不僅涉及到案件的複雜性和政治陰謀,還牽扯到各方勢力在香港的角力和競爭。

特別行動第2集

童笙回家發現父親因客不悅,而蘇行向周亞明揭露與童江南師徒破裂的真相。當年,蘇行與童笙相愛,但因任務分手,失去童江南信任。蘇行想澄清誤會,但事態複雜。他懷疑塗哲遇害是敵人切斷與童江南聯繫的陰謀,欲捕獲凶手自證。

距離撤離僅剩半月,蘇行急赴塗哲住處勘查。巧遇救過的蝦仔,得知他是塗哲幹兒子,並獲知凶手有燒鵝味的重要線索。蘇行為保聯絡站安全,次日才帶曉靜和周亞明找蝦仔畫像。同時,阿彪等人監視童家,黨勳琦和羅冠英來訪,得知海江大學人拜訪。

李文博推測塗哲之死與國民黨有關。童家內,民主人士聚集,童江南透露塗哲可能是共產黨聯絡人,國民黨已滲透香港。他對羅冠英等人持觀望態度。民主人士對安全擔憂,意見分歧:一方想暫緩北上,另一方堅持回國。李如琛提出通過貨輪離開香港的方案。

曉靜領王大龍見蘇行,重逢喜悅。周亞明叮囑王大龍配合蘇行行動,確保安全。李文博、查良傑暗示童江南防國民黨,局勢撲朔迷離,港英政府亦關注。蘇行等人尋胖子,蝦仔助力。查良傑剖析塗哲案,疑童江南隱瞞,李文博同意,轉查國民黨。童笙實驗緊張,童江南焦慮,提醒備份資料。港督助理安妮訪校贈款,要求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