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歲月》 重溫西北大地上的烽火革命往事,賡續大陸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白色恐怖下,習仲勳義無反顧投身革命,在渭華起義鼓舞下,領導“兩當兵變”。歷經磨礪,他與劉志丹、謝子長等開闢陝甘革命根據地,但受杜衡極左錯誤路線影響,險遭厄運。生死關頭,中央紅軍到達陝北,拯救了陝甘紅軍。抗戰爆發後,黨中央以陝甘根據地為出發點,領導敵後戰場。習仲勳承擔艱巨任務,保衛邊區南北大門,獲得群眾的擁護,毛澤東贊其“始終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抗戰勝利,國民黨挑起內戰,習仲勳協同彭德懷指揮延安保衛戰,“三戰三捷”,為戰略決戰奠定基礎。新大陸成立,習仲勳繼續主持西北黨、政、軍全面工作,為大西北建設作出重要的歷史功勛,不久後,他調任中央,依依不捨揮別西北群眾。
11月5日起 愛奇藝全網首播
人物關係
劇情簡介
- 1-5
- 6-8
第1集 無懼艱險,清澗起義的第一槍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陝西富平各校師生組織悼念李大釗的愛國活動,14歲的共青團員習仲勳積極參與其中,得到老師嚴木三的賞識,但因年齡不夠,未能正式入黨。
6月,馮玉祥開始在陝西“清黨”,馬鴻逵威逼利誘想要拉攏劉志丹,遭到拒絕。10月,陝西清澗起義震動了三秦大地,影響深遠。1928年初,習仲勳考入三原的省立三師。
第2集 暗夜微光,革命者的道路抉擇
習仲勳等三師學生在武廷俊的領導下,積極參與愛國運動。反動的訓育主任魏海借助“巴豆事件”抓捕了習仲勳等9名愛國學生。獄中,習仲勳堅持鬥爭,並正式入黨。
1928年5月,劉志丹等領導渭華起義,聲勢浩大。6月,習仲勳等被捕學生被送往西安軍事裁判處,在獄中聽到了渭華起義及劉志丹等革命者的故事,備受鼓舞。
第3集 信仰為帆,鐵肩擔道無悔征途
陝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同情愛國學生,釋放了習仲勳等學生。回到家中,父親習宗德身體每況愈下,不久即離世。1929年,陝西大災,瘟疫橫行,習仲勳的母親也在這一年離世,習仲勳作為家中長子,扛起了照顧家中弟妹的重擔。
劉志丹回到陝北,和謝子長等秘密開會,決定要用“三色理論”繼續發展革命力量。1930年春,17歲的習仲勳受組織委派,前往駐在長武的西北民軍,秘密開展兵運工作。
第4集 兩當槍聲,開啟武裝起義之路
在長武軍營,習仲勳和李秉榮、李特生等積極團結下層士兵,壯大組織。省委習仲勳等商議,決定利用部隊換防的機會發動起義。1932年4月初,部隊到達兩當縣城,在省委特派員劉林圃、習仲勳等領導下,兩當起義爆發,起義部隊決定北上找劉志丹。
兩當起義的部隊不斷遭遇反動武裝的圍追堵截,境況艱險。習仲勳被派去尋找部隊過河的船隻,不久即聽到起義部隊被打散的消息,悲痛欲絕。
第5集 習仲勳前往照金見劉志丹
習仲勳回到老家探望兄弟姐妹,也探望了三叔習宗仁,對方很是激動,但也掛牽習仲勳的安危。習宗仁拿出反動派的通緝令,表示現在都在到處通緝習宗仁,家裡人為他擔驚受怕。習仲勳知道三叔的顧慮,安慰他只要通緝令在,就證明自己還活著。
隨後習仲勳帶著人去尋找劉志丹的隊伍,結果在半路被人攔截,幸好都是自己人,謝子長聽了習仲勳的來意,代表隊伍表達了歡迎。劉志丹詢問習仲勳是否想過兩當兵變失敗的原因,而西安也傳來情報,對方集結了好幾個縣的兵力,打算要在最近合擊照金。
第6集 習仲勳成為特委軍委書記
雙印被派出去勘察前方的情況,習仲勳等人則是隱藏在草叢裡。等了沒一會,雙印突然從遠處跑來,大喊著快撤離,緊接就被反革命分子開槍擊斃。隨著敵人一輪接著一輪地“圍剿”,大部隊的情況非常不容樂觀,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消磨殆盡。
習仲勳通過這段時間,認真思考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認為當務之急應該是建立革命根據地,革命才能搞得紅紅火火。為此,習仲勳把目光放在了薛家寨,像是這種天然的山洞,五個山洞互相連接,想要藏幾百號人馬和物資是完全不成問題,而且薛家寨又是易守難攻。
第7集 杜衡堅持南下令部隊重創
習仲勳腹部中彈,強撐著身體終於走出林子,回到大部隊身邊。因為習仲勳中的是達姆彈,情況非常危險,好在劉志丹在關鍵時刻救了習仲勳。隨後杜衡召集所有人,宣布要儘快地南下,但是習仲勳認為南下不可取,現在南下去打大城市無意是創鬼門關。
金理科也認同習仲勳的看法,孤軍遠征,萬一打不開局面,後果將會是不堪設想。然而杜衡執意如此,表示紅軍主力必須南下,這件事情沒有討論餘地。結果行軍沒多久,敵人三個營的追兵已經包抄過來,情況危急。
第8集 王泰吉成為各武裝總指揮
在杜衡的強令下,二十六軍被迫開撥,南下渭華地區。很快,敵人也探知行軍路線,並在半路設伏。在敵人優勢兵力的的重重包圍之下,二十六軍戰士們雖然英勇作戰,但依舊因為寡不敵眾,而損失慘重。反觀杜衡喬裝交接情報時被俘,面對酷刑心生恐懼,最終選擇叛變。
秦木蘭找到上級領導商量當務之急是要想出轉移方案,上級表示紅四團還有游擊隊都會聚到照金,那裡有習仲勳堅守的根據地。很快,王泰吉帶著大部隊起義投奔了習仲勳,令習仲勳非常高興,然而國民黨士兵和紅軍士兵卻發生了摩擦。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