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翊大戰AI真給我看爽了誰敢信更新一個小時了,真的反復觀看啊!太爽了!沈翊明明那麼溫柔,但是那壓迫感還是那麼強,這一刻讓我對他溫柔而強大的天使的感覺達到了巔峰我一直覺得沈翊是非常強大的,比起他的破碎,我一直更愛他的強大,一個已經名利雙收的天才青年畫家,因為他太善良,所以當杜城對他說“你的畫害死了一個????????♂️”時,他碎了,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于是他燒點了自己所有的畫作,從此消失了多年,你以為他這一生都再也不會畫畫了,但是沒有他從未放棄他的畫,而是去了????????♂️校,成了畫像師,用他的畫筆去尋找真相,用他的畫筆去影響拯救更多人,所以在我心裡他一直是一個溫柔善良又強大的天使
目前前三集觀感:
就從整個劇場景搭建來說,比第一部要精細化,案件聚焦點更加實際化,看得出來劇組在用心。
但是貓貓和狗狗的配合讓我感覺“陌生”,“我同事呢”似乎真成了普通同事關系,杜是膽大心細,不是莽莽撞撞。第二部太過於刻畫沈的形象方面了,用以沈內心深處的矛盾與糾結來體現案情處理上,從而忽視杜的人物形象。
舉個例子:
其一,就那個紅衣小女孩。杜是幹了十幾年警察,小女孩眼眶微紅,手拿糖果一直目不轉睛看著主角團,女孩和那個男人之間毫無溝通嬉笑,這就有問題。正常情況大人帶著小孩買了糖果,小孩子應該是邊吃邊向大人嬉笑一蹦一跳,東看看西瞅瞅的,以次來展示孩子內心的開心,糖果的好吃。就算編劇想體現沈的內心深處天才的畫家沒有相信自己直覺,從事警察事業失去了應有的明銳與靈敏,但是劇情也不能直接讓杜覺得“沒問題”就直接開車過去了吧?可以多看幾眼在沈的影響下有疑惑,再開車走,杜的人物形象沒有立住。
其二,他們都共同審出來男偶像親吻了女粉絲的時候,沈讓杜抱大嘴猴,一步步按指令親親大嘴猴的時候,杜不可能那麼疑惑沈的話語。編劇可以讓杜一步步按指令,沒有任何疑惑且反抗的做下去,最後,沈可以問他為什麼沒有疑問?杜再回沈情理之中,或者是猜到他要做的事情,這才是杜和沈之間的默契與雙方能力的體現。
總而言之,沈的成長不是壓制杜的思考下完成的一場蛻變。
綜上所述,我給目前劇情打6分,希望後續有所改觀
看完了前四集,被獵罪二的質量震驚住了,色彩非常的豐富而且震撼人心,偶像案給小蛋殼的畫還有盲童案給雲磊看小孩畫的他都採用了極其具有衝擊性的色彩,讓隔著屏幕的觀眾一同感受到了畫裡想要傳達的情感,還有沈翊疑似朝著瘋批道路走的這個設定,使得沈翊這個角色在我腦海里更加的立體了;杜城的一如既往的正直,心直口快,蔣峰的可靠,李晗的機敏,法醫姐姐的專業,老閆的老煉成熟,還有每一個單元的人物都各自具有的人物色彩在最少的鏡頭裡最豐富的展現給我,甚至有一點群像的感覺很舒適;獵二也依然秉持著獵一的風格,讓我很舒適的一點就是每一案的“凶手”還是讓人在知道真相後有著理解,共情,就好像都不是純純的壞人,好喜歡這個風格,還有獵二的節奏依然兩集一案,看得又快又爽總之獵二真的出乎我的意料的好看(盲童案最後給我看哭了ing)
如果你們說第一季11個單元的案件緊湊而快速,那麼我想說第二季目前的這四集可謂是更上一層樓。依然是2集一個單元,依然是那麼緊湊那麼神秘,卻又蘊含著很多深刻的意義。不論是偶像之死還是盲童失蹤,故事的開始我們總以為那些明面上的不好的東西就是真相,可畫皮畫骨難畫心,當沈翊的畫筆對案件展開更加豐富的探索,我們便不難看到背後那些令人為之震撼的畫面。在我看來,年少時的袁招娣本來也可以在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可愛開朗的女孩兒,但是在年少時她經歷了大姨不好的教導…成長時的她又碰到了以為“和自己一樣”“愛著自己”的陳勤,或許在她眼裡,陳勤就是那個小時候被大姨欺負的自己。而小鵬和雲磊之間的故事更是不用說。雲磊在醫院那裡,沈翊來了以後看到小鵬給自己畫了畫,看得我是一滴淚也止不住。或許小鵬此時此刻是真的很幸運,他活出了招娣的“另一種人生”。在警察在沈翊杜城的幫助下,小鵬一定會健康快樂的長大。
《獵罪圖鑑2》比第一季更牛更好看!導演的拍攝手法、編劇的選案立意、臺詞的意味深長、演員的精湛演技都極其優秀。導演很擅長拍精美的畫面,鏡頭裡光線的變化把人物的表情和性格展現得恰到好處;編劇選的案件都非常富有社會意義:第一案的缺愛追星女小蛋殼讓我們認識到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告誡我們要先愛己再愛人;第二案的雲磊和小鵬也何嘗不是一種雙向救贖,因為雲磊自己淋過雨,所以不想讓小鵬重複自己的悲慘過往,只是愛也讓雲磊拿起了屠刀,用錯了方式;第三案目前還沒完結,但我想說,那棵從女孩手心裡長出來的海棠樹,它是那個深不見底的天坑裡唯一一個鮮活生命力的存在,也是那個陰暗世界裡唯一一抹亮色,我想這個案件也是一個救贖與被救贖的故事。《獵罪圖鑑2》的立意非常深刻,每一個案件都在告誡、引導我們愛的真正意義。
直到看見垃圾搭成的遊樂場才意識到盲童案不是簡單的兒童囚禁虐待案。我們家小區不遠也有一片城中村,給我的印象非常不好,就是魚龍混雜治安差。因為一開始抱有固化的認知,看劇就認為裡面的城中村是現實環境的投射,裡面的混混也是現實形象的再現甚至更極端化、更兇惡化,他們阻撓警察的暴力、藏孩子的鐵籠、面對審訊的油滑和那副年輕不耐煩惹人火大的嘴臉,出拘留後又輕車熟路囂張至極去打群架,都讓我非常贊同蔣峰的判斷:這就是一個採生折割的作案團伙。誰知道鐵籠是保護,筆記本上的凸點畫和顏色是了解喜惡的方式,最有嫌疑的混混反而給了孩子歸宿和善待,躺在ICU裡的父親也不過是為非人的暴行自食惡果。看不見的人何止雲磊,因為偏見而相信自己所相信的觀眾我本人也是。
第二季沈翊進行“人性圖譜”的探索,屬於個人研究。探索人的內心世界尤其是犯罪心理是及其危險的杜城深知這一點。
杜城說沈翊是天才,可天才也是人。人性的複雜,人性的軟弱,人因自信而盲目以史為鑑比比皆是。“我可以,我能夠,我不會”…善惡一念間。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一個社會人永遠都不會完全去信任另一個社會人,因為“思想獨立”。所以當杜城回答沈翊“願意試著去理解時”超感慨!有時候連父母都不願意聽你說,同窗好友都不願意去理解你。信任不是平白單方面產生,理解比信任更難得。
理解是需要雙方思想碰撞,坦露自己的傷疤,正視自己的陰暗面同時兼顧對方的。信任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去搭建橋梁。有時候我們是很難把自己的“想法感知”準確表述出來的。當沈翊想把自己的感知告訴杜城時感到無法表達清楚因為需要事實驗證才能取信於人。
沈翊說“我發現了一個問題,但不能確定這個問題是不是真的有問題”沈貓貓好可愛。杜城同意並囑咐沈翊遇到問題不要一個人扛著。不理解但支持基於信任。
作為刑警隊長對內杜城要面對的不僅沈翊一個警員,他要管理全隊對全隊負責。工作中杜城對沈翊更謹慎因為沈翊沒有經過刑偵訓練,面對犯罪分子沒有自保能力。杜城尊重信任沈翊讓他去查案但一直操著心。犯罪分子是無法預測沒有下線的,想想“雷隊的遇害”就是防不勝防。
在豆瓣上看到有些專門為黑而寫的劇情,說第一單元為什麼不走訪社會關系,而關注口紅色號,萬一口紅色號是普通口紅?我想說第一單元的邏輯性相當強,在一個裝滿監控的地方,並沒有拍到任何可疑人進入凶案現場,凶手是怎麼隱的行,Ta又是怎麼進去的凶案現場?沈翊通過一點黑影和鏡面的反光,看到了一個黑衣人的軌跡,並且沒放過一點線索,費盡心思查到了口紅,但是口紅還是一條沒有用的線索,然後沈翊發現了長頸鹿的可疑,覺得它的空間可以藏人,然後查到了送禮物的人,找到了凶手,凶手招供了,但是依然有很多疑點,她是怎麼知道這些人會不省人事(遮擋鏡頭時間如果經常看直播的人會發現規律),一定有幫凶,這幫凶就是陳勤,但是證據不足以證明他教唆她去殺人和共謀,凶手自己也不承認被教唆,沈翊選擇從心理攻破凶手防線,凶手承認了陳勤親了她,然後沈翊通過陳勤去廁所的一分半鍾的那個可疑影子,畫出來他是在犯罪現場親的,並且通過受傷的嘴唇,找到了被小蛋殼帶入長頸鹿的血跡,證明陳勤當天跟殺人凶手在一起,他們是共謀!沒有上帝視角,查出了事實真相!
其實對於常楓來講,我覺得有點可惜,是他以最以暴制暴的手法,他那時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他其實心裡於他伸出手去救一個人,他後妹妹掉下懸崖,本來跟他沒有關系,就是從他的話中,我覺得他才是真自責,罪感的活著,他在很愧疚,他對妹妹的死很愧疚,他覺得是因為他的善意使妹妹死亡,其實妹妹的死對於她來說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打擊,也是一種很痛苦的事,是一件很精神上崩潰的事,那個是他最疼愛的妹妹,之後,他幫助了女孩脫離父母的掌控讓女孩重新活一次就是讓去找自己的活法,還有一個女教師把她背回屋裡,打120,保住了她的性命讓他看清了跟他已婚男的真面目,之後他又自己化身為審判,他覺得見死不救的罪人,他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減輕內心的愧疚吧,他一直在贖罪啊,我也搞不懂的是,為什麼他化身為審判人就能減輕自己心中的罪惡感呢?
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沈翊要"畫心",要預防犯罪。這不是什麼不切實際的遐想,不是天方夜譚,他的能力能做到,他還是那個"希望我的畫可以拯救更多人"的天才少年。歷經千帆,依然初心不改,善良的人格底色甚至讓他愧疚於沒能拯救下每個受害者。"我不是卡拉瓦喬,我要成為改變結果的人",所以不惜以身入局,逐漸瘋魔…很難精準形容沈翊是怎樣的存在,總覺得他有異於常人的神性。整個制作班底和演員陣容,細節到片尾曲都在隨著劇情而變化,甚至暗示劇情走向,真.沉浸式觀影。演技沒話說,連沒有正臉的配角都令人動容。看似高大上的繪畫藝術外殼下,卻包裹著對敏感社會話題的探索,帶動觀眾反思人性,看似懸疑緊張的外殼下,又包裹著每個案件完結後的治愈和溫暖。更不用說極其用心的道具,各種鏡頭語言鏡頭美學和轉場巧思。我永遠愛獵罪天團。
超愛龍鳳呈祥裡檀健次的演技大爆發,太絕了,看得我又害怕又緊張,胃都要抽筋了。但是我想說戀愛腦真的要不得,雖然葛也是愛她的,可是他退縮了,因為他害怕人言可畏,因為他還有年邁多病的父親要照顧,他跟曉雯不一樣,沒有勇敢的資本,哪怕真的一起也未必就能幸福,原本女兒已婚,自己已經瀟灑退休的藝術家難道要去一起照顧精神不太正常的老人嗎?現實中這種中老年被騙的案子真的很多,所以女兒的顧慮不是無理取鬧,但凡男的能真誠的用行動證明他的愛我相信女兒也不會那麼抗拒了。母親為愛而死,對於女兒來說其實很殘忍,她既後悔沒有祝福媽媽,又後悔沒有成功阻攔媽媽,如果媽媽不那麼戀愛腦往火海衝,至少所有人,包括無辜被害的路人全都還好好的活著,可惜沒有如果,只有遺憾和悔恨陪伴活著的人了
不知道為什麼沒有第一季那麼好看,感覺這一季不管是法醫還是誠隊的作用都過於被弱化了。雖然說知道主角是沈翊但是感覺第一季城隊的高光點還是蠻多的,不管是對犯罪心理的掌控還是什麼,我覺得這一季大家都有點兒沒什麼存在感了,案件推進全靠沈翊。還是希望在一個破案片裡面每一個人都可以各司其職,就比如在分析墜崖手臂的傷口那塊兒,我覺得作為一個成熟的法醫應該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但這個話藉由沈翊的嘴裡說出來不是不合理,作為一個美術生能看出來很正常,但是我覺得這個地方有一點弱化法醫的作用,如果法醫不在場的話沒什麼問題,但是這個地方法醫在場。
劇情內容都還不錯,就是覺得這一季的高光點過於偏向了。加上這一季很多案子感覺並沒有第一季那麼驚豔。
沈翊大戰AI真給我看爽了誰敢信更新一個小時了,真的反復觀看啊!太爽了!沈翊明明那麼溫柔,但是那壓迫感還是那麼強,這一刻讓我對他溫柔而強大的天使的感覺達到了巔峰我一直覺得沈翊是非常強大的,比起他的破碎,我一直更愛他的強大,一個已經名利雙收的天才青年畫家,因為他太善良,所以當杜城對他說“你的畫害死了一個????????♂️”時,他碎了,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于是他燒點了自己所有的畫作,從此消失了多年,你以為他這一生都再也不會畫畫了,但是沒有他從未放棄他的畫,而是去了????????♂️校,成了畫像師,用他的畫筆去尋找真相,用他的畫筆去影響拯救更多人,所以在我心裡他一直是一個溫柔善良又強大的天使
目前前三集觀感:
就從整個劇場景搭建來說,比第一部要精細化,案件聚焦點更加實際化,看得出來劇組在用心。
但是貓貓和狗狗的配合讓我感覺“陌生”,“我同事呢”似乎真成了普通同事關系,杜是膽大心細,不是莽莽撞撞。第二部太過於刻畫沈的形象方面了,用以沈內心深處的矛盾與糾結來體現案情處理上,從而忽視杜的人物形象。
舉個例子:
其一,就那個紅衣小女孩。杜是幹了十幾年警察,小女孩眼眶微紅,手拿糖果一直目不轉睛看著主角團,女孩和那個男人之間毫無溝通嬉笑,這就有問題。正常情況大人帶著小孩買了糖果,小孩子應該是邊吃邊向大人嬉笑一蹦一跳,東看看西瞅瞅的,以次來展示孩子內心的開心,糖果的好吃。就算編劇想體現沈的內心深處天才的畫家沒有相信自己直覺,從事警察事業失去了應有的明銳與靈敏,但是劇情也不能直接讓杜覺得“沒問題”就直接開車過去了吧?可以多看幾眼在沈的影響下有疑惑,再開車走,杜的人物形象沒有立住。
其二,他們都共同審出來男偶像親吻了女粉絲的時候,沈讓杜抱大嘴猴,一步步按指令親親大嘴猴的時候,杜不可能那麼疑惑沈的話語。編劇可以讓杜一步步按指令,沒有任何疑惑且反抗的做下去,最後,沈可以問他為什麼沒有疑問?杜再回沈情理之中,或者是猜到他要做的事情,這才是杜和沈之間的默契與雙方能力的體現。
總而言之,沈的成長不是壓制杜的思考下完成的一場蛻變。
綜上所述,我給目前劇情打6分,希望後續有所改觀
看完了前四集,被獵罪二的質量震驚住了,色彩非常的豐富而且震撼人心,偶像案給小蛋殼的畫還有盲童案給雲磊看小孩畫的他都採用了極其具有衝擊性的色彩,讓隔著屏幕的觀眾一同感受到了畫裡想要傳達的情感,還有沈翊疑似朝著瘋批道路走的這個設定,使得沈翊這個角色在我腦海里更加的立體了;杜城的一如既往的正直,心直口快,蔣峰的可靠,李晗的機敏,法醫姐姐的專業,老閆的老煉成熟,還有每一個單元的人物都各自具有的人物色彩在最少的鏡頭裡最豐富的展現給我,甚至有一點群像的感覺很舒適;獵二也依然秉持著獵一的風格,讓我很舒適的一點就是每一案的“凶手”還是讓人在知道真相後有著理解,共情,就好像都不是純純的壞人,好喜歡這個風格,還有獵二的節奏依然兩集一案,看得又快又爽總之獵二真的出乎我的意料的好看(盲童案最後給我看哭了ing)
如果你們說第一季11個單元的案件緊湊而快速,那麼我想說第二季目前的這四集可謂是更上一層樓。依然是2集一個單元,依然是那麼緊湊那麼神秘,卻又蘊含著很多深刻的意義。不論是偶像之死還是盲童失蹤,故事的開始我們總以為那些明面上的不好的東西就是真相,可畫皮畫骨難畫心,當沈翊的畫筆對案件展開更加豐富的探索,我們便不難看到背後那些令人為之震撼的畫面。在我看來,年少時的袁招娣本來也可以在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可愛開朗的女孩兒,但是在年少時她經歷了大姨不好的教導…成長時的她又碰到了以為“和自己一樣”“愛著自己”的陳勤,或許在她眼裡,陳勤就是那個小時候被大姨欺負的自己。而小鵬和雲磊之間的故事更是不用說。雲磊在醫院那裡,沈翊來了以後看到小鵬給自己畫了畫,看得我是一滴淚也止不住。或許小鵬此時此刻是真的很幸運,他活出了招娣的“另一種人生”。在警察在沈翊杜城的幫助下,小鵬一定會健康快樂的長大。
《獵罪圖鑑2》比第一季更牛更好看!導演的拍攝手法、編劇的選案立意、臺詞的意味深長、演員的精湛演技都極其優秀。導演很擅長拍精美的畫面,鏡頭裡光線的變化把人物的表情和性格展現得恰到好處;編劇選的案件都非常富有社會意義:第一案的缺愛追星女小蛋殼讓我們認識到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告誡我們要先愛己再愛人;第二案的雲磊和小鵬也何嘗不是一種雙向救贖,因為雲磊自己淋過雨,所以不想讓小鵬重複自己的悲慘過往,只是愛也讓雲磊拿起了屠刀,用錯了方式;第三案目前還沒完結,但我想說,那棵從女孩手心裡長出來的海棠樹,它是那個深不見底的天坑裡唯一一個鮮活生命力的存在,也是那個陰暗世界裡唯一一抹亮色,我想這個案件也是一個救贖與被救贖的故事。《獵罪圖鑑2》的立意非常深刻,每一個案件都在告誡、引導我們愛的真正意義。
直到看見垃圾搭成的遊樂場才意識到盲童案不是簡單的兒童囚禁虐待案。我們家小區不遠也有一片城中村,給我的印象非常不好,就是魚龍混雜治安差。因為一開始抱有固化的認知,看劇就認為裡面的城中村是現實環境的投射,裡面的混混也是現實形象的再現甚至更極端化、更兇惡化,他們阻撓警察的暴力、藏孩子的鐵籠、面對審訊的油滑和那副年輕不耐煩惹人火大的嘴臉,出拘留後又輕車熟路囂張至極去打群架,都讓我非常贊同蔣峰的判斷:這就是一個採生折割的作案團伙。誰知道鐵籠是保護,筆記本上的凸點畫和顏色是了解喜惡的方式,最有嫌疑的混混反而給了孩子歸宿和善待,躺在ICU裡的父親也不過是為非人的暴行自食惡果。看不見的人何止雲磊,因為偏見而相信自己所相信的觀眾我本人也是。
第二季沈翊進行“人性圖譜”的探索,屬於個人研究。探索人的內心世界尤其是犯罪心理是及其危險的杜城深知這一點。
杜城說沈翊是天才,可天才也是人。人性的複雜,人性的軟弱,人因自信而盲目以史為鑑比比皆是。“我可以,我能夠,我不會”…善惡一念間。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一個社會人永遠都不會完全去信任另一個社會人,因為“思想獨立”。所以當杜城回答沈翊“願意試著去理解時”超感慨!有時候連父母都不願意聽你說,同窗好友都不願意去理解你。信任不是平白單方面產生,理解比信任更難得。
理解是需要雙方思想碰撞,坦露自己的傷疤,正視自己的陰暗面同時兼顧對方的。信任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去搭建橋梁。有時候我們是很難把自己的“想法感知”準確表述出來的。當沈翊想把自己的感知告訴杜城時感到無法表達清楚因為需要事實驗證才能取信於人。
沈翊說“我發現了一個問題,但不能確定這個問題是不是真的有問題”沈貓貓好可愛。杜城同意並囑咐沈翊遇到問題不要一個人扛著。不理解但支持基於信任。
作為刑警隊長對內杜城要面對的不僅沈翊一個警員,他要管理全隊對全隊負責。工作中杜城對沈翊更謹慎因為沈翊沒有經過刑偵訓練,面對犯罪分子沒有自保能力。杜城尊重信任沈翊讓他去查案但一直操著心。犯罪分子是無法預測沒有下線的,想想“雷隊的遇害”就是防不勝防。
在豆瓣上看到有些專門為黑而寫的劇情,說第一單元為什麼不走訪社會關系,而關注口紅色號,萬一口紅色號是普通口紅?我想說第一單元的邏輯性相當強,在一個裝滿監控的地方,並沒有拍到任何可疑人進入凶案現場,凶手是怎麼隱的行,Ta又是怎麼進去的凶案現場?沈翊通過一點黑影和鏡面的反光,看到了一個黑衣人的軌跡,並且沒放過一點線索,費盡心思查到了口紅,但是口紅還是一條沒有用的線索,然後沈翊發現了長頸鹿的可疑,覺得它的空間可以藏人,然後查到了送禮物的人,找到了凶手,凶手招供了,但是依然有很多疑點,她是怎麼知道這些人會不省人事(遮擋鏡頭時間如果經常看直播的人會發現規律),一定有幫凶,這幫凶就是陳勤,但是證據不足以證明他教唆她去殺人和共謀,凶手自己也不承認被教唆,沈翊選擇從心理攻破凶手防線,凶手承認了陳勤親了她,然後沈翊通過陳勤去廁所的一分半鍾的那個可疑影子,畫出來他是在犯罪現場親的,並且通過受傷的嘴唇,找到了被小蛋殼帶入長頸鹿的血跡,證明陳勤當天跟殺人凶手在一起,他們是共謀!沒有上帝視角,查出了事實真相!
其實對於常楓來講,我覺得有點可惜,是他以最以暴制暴的手法,他那時根本就沒有意識到他其實心裡於他伸出手去救一個人,他後妹妹掉下懸崖,本來跟他沒有關系,就是從他的話中,我覺得他才是真自責,罪感的活著,他在很愧疚,他對妹妹的死很愧疚,他覺得是因為他的善意使妹妹死亡,其實妹妹的死對於她來說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打擊,也是一種很痛苦的事,是一件很精神上崩潰的事,那個是他最疼愛的妹妹,之後,他幫助了女孩脫離父母的掌控讓女孩重新活一次就是讓去找自己的活法,還有一個女教師把她背回屋裡,打120,保住了她的性命讓他看清了跟他已婚男的真面目,之後他又自己化身為審判,他覺得見死不救的罪人,他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減輕內心的愧疚吧,他一直在贖罪啊,我也搞不懂的是,為什麼他化身為審判人就能減輕自己心中的罪惡感呢?
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沈翊要"畫心",要預防犯罪。這不是什麼不切實際的遐想,不是天方夜譚,他的能力能做到,他還是那個"希望我的畫可以拯救更多人"的天才少年。歷經千帆,依然初心不改,善良的人格底色甚至讓他愧疚於沒能拯救下每個受害者。"我不是卡拉瓦喬,我要成為改變結果的人",所以不惜以身入局,逐漸瘋魔…很難精準形容沈翊是怎樣的存在,總覺得他有異於常人的神性。整個制作班底和演員陣容,細節到片尾曲都在隨著劇情而變化,甚至暗示劇情走向,真.沉浸式觀影。演技沒話說,連沒有正臉的配角都令人動容。看似高大上的繪畫藝術外殼下,卻包裹著對敏感社會話題的探索,帶動觀眾反思人性,看似懸疑緊張的外殼下,又包裹著每個案件完結後的治愈和溫暖。更不用說極其用心的道具,各種鏡頭語言鏡頭美學和轉場巧思。我永遠愛獵罪天團。
超愛龍鳳呈祥裡檀健次的演技大爆發,太絕了,看得我又害怕又緊張,胃都要抽筋了。但是我想說戀愛腦真的要不得,雖然葛也是愛她的,可是他退縮了,因為他害怕人言可畏,因為他還有年邁多病的父親要照顧,他跟曉雯不一樣,沒有勇敢的資本,哪怕真的一起也未必就能幸福,原本女兒已婚,自己已經瀟灑退休的藝術家難道要去一起照顧精神不太正常的老人嗎?現實中這種中老年被騙的案子真的很多,所以女兒的顧慮不是無理取鬧,但凡男的能真誠的用行動證明他的愛我相信女兒也不會那麼抗拒了。母親為愛而死,對於女兒來說其實很殘忍,她既後悔沒有祝福媽媽,又後悔沒有成功阻攔媽媽,如果媽媽不那麼戀愛腦往火海衝,至少所有人,包括無辜被害的路人全都還好好的活著,可惜沒有如果,只有遺憾和悔恨陪伴活著的人了
不知道為什麼沒有第一季那麼好看,感覺這一季不管是法醫還是誠隊的作用都過於被弱化了。雖然說知道主角是沈翊但是感覺第一季城隊的高光點還是蠻多的,不管是對犯罪心理的掌控還是什麼,我覺得這一季大家都有點兒沒什麼存在感了,案件推進全靠沈翊。還是希望在一個破案片裡面每一個人都可以各司其職,就比如在分析墜崖手臂的傷口那塊兒,我覺得作為一個成熟的法醫應該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但這個話藉由沈翊的嘴裡說出來不是不合理,作為一個美術生能看出來很正常,但是我覺得這個地方有一點弱化法醫的作用,如果法醫不在場的話沒什麼問題,但是這個地方法醫在場。
劇情內容都還不錯,就是覺得這一季的高光點過於偏向了。加上這一季很多案子感覺並沒有第一季那麼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