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集劇情亮點:

  1. 趙墨兒受蘇錚的影響,計劃通過刺殺鄒勉為父贖罪,並在虹橋採取行動;溫悅和趙瓣兒擔心其安危,試圖阻止他。
  2. 趙不尤利用趙離與皇帝的相似之處設計了一個陷阱企圖對付鄒勉,但最終鄒勉起疑,計劃未能成功。
  3. 蘇錚因趙墨兒放棄復仇而感到失望,意圖用火彈攻擊鄒勉未果,最終揭露鄒勉惡行後跳河;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更深層次的貪腐和謀害造船工蘇植一家的事實。
  4. 王雲裳的父親王府尹出席李先生和趙不尤講述貪官故事的場合,當眾揭露陰謀並押上鄒勉,引起百姓憤怒。

蘇錚利用趙墨兒的愧疚感,向他灌輸一些想法,並用宋齊愈、孫勃和阿慈等人的英勇事跡激勵他。趙墨兒決心要通過殺死鄒勉來為父親董謙贖罪,于是蘇錚告訴了他鄒勉進京的具體路線。趙墨兒誓言要在虹橋阻止鄒勉的船通行。

溫悅連夜找到蘇錚,得知她未能成功刺殺鄒勉後,蘇錚勸她放棄這種危險的行為。蘇錚請求溫悅第二天為他做飯,溫悅答應了。趙瓣兒則讓姚禾準備了幾道菜,給趙不尤和他的兄弟趙離送去。趙不尤正為找不到鄒勉犯罪的證據而煩惱,趙瓣兒安慰他別急。

趙不尤叫趙離吃飯時發現人不在家,只留下了一封訣別信。趙離因家庭矛盾決定散盡家財,在東京城的青樓中度過餘生。趙不尤和趙墨兒對此非常不滿,立即前往青樓尋找趙離。

經過一番周折,趙不尤和趙瓣兒在青樓找到了正在尋歡作樂的趙離。聽說這次消費需要十兩黃金,趙瓣兒帶趙離先回家,趙不尤留下來與掌櫃協商。令他意外的是,掌櫃不僅免了費,還對趙不尤十分恭敬。原來,青樓的人誤以為趙離是皇帝,因為兩人長得像。趙不尤靈機一動,想到了對付鄒勉的方法。

溫悅為蘇錚做了喜歡吃的菜。蘇錚希望趙墨兒能除掉鄒勉,這樣趙不尤和溫悅就能過上好日子。但溫悅堅決反對,認為不該讓趙墨兒冒險。蘇錚生氣,覺得溫悅更關心趙墨兒。溫悅擔心趙墨兒的安全,準備去阻止他,但蘇錚說今天是他的生日,想讓她陪伴。溫悅拒絕了,承諾以後每年都陪他過生日。

溫悅急忙回家,見不到趙不尤,便和趙瓣兒一起去大理寺找趙墨兒,但沒找到。她們聽說他買了炸藥材料,猜測趙墨兒打算在虹橋炸死鄒勉,于是趕往那裡。同時,有謠言稱瓦子將宣判鄒勉的命運,這一消息迅速傳播開來。

趙不尤讓趙離假扮皇帝接近鄒勉的船。鄒勉看到“皇帝”後立刻下跪。趙不尤讓鄒勉上岸見皇帝,但鄒勉感到不對勁,要求趙離上他的船。趙不尤看出鄒勉起疑,讓趙離罵鄒勉,這更加重了對方的懷疑。最終,趙不尤帶著趙離匆匆離開。

溫悅和趙瓣兒來到虹橋,告知顧震和萬福趙墨兒的計劃,他們疏散了橋上的百姓。一個包裹嚴實的人推著裝滿炸藥的車上了橋,趙瓣兒認出那是趙墨兒。趙墨兒點燃火摺子,揚言要炸死鄒勉。溫悅提出勸阻趙墨兒,顧震同意了她的提議。

溫悅勸趙墨兒不要衝動,趙墨兒想要為宋齊愈等人報仇並為父贖罪。眼看鄒勉的船靠近,趙墨兒不願功虧一簣,勸溫悅離開。溫悅跪下求趙墨兒放棄行動,表示願意陪他一起面對後果。趙墨兒不忍心,扔掉了火摺子,扶起溫悅。

蘇錚突然出現,對趙墨兒的退縮深感失望,拿出火彈欲與鄒勉同歸於盡。但鄒勉的船已經遠去,復仇失敗,蘇錚極為痛苦。蘇錚責備溫悅心中只有趙墨兒,官兵射傷了他。蘇錚拔出箭,揭露了鄒勉的惡行,然後跳入河中。顧震想起要在瓦子揭露陰謀的事,立刻趕往現場。

王雲裳請父親王府尹來看戲,李先生邀請趙不尤一起講述貪官的故事。故事揭示了貪官私改民船為軍船,並殺害造船工蘇植一家的事實。李言多次舉報未果,最終被殺害。百姓們聽後憤怒不已。趙不尤讓人把鄒勉押上檯,王府尹震驚不已。

第26集劇情亮點:

  1. 趙不尤成功揭露鄒勉的罪行,通過一系列計謀和證據,包括鄒紫茵臨死前沾滿血跡的長衫和玉佩,以及證人姚禾的指證,最終使鄒勉啞口無言,王府尹當場受理此案並將鄒勉收押。
  2. 在瓦子發生的衝突中,顧震、萬福與皇城司官兵發生激戰,趙離挺身而出怒斥鄒勉,得到百姓的支持,趙不尤請求百姓作證,共同對抗腐敗官員,維護正義。
  3. 溫悅懷孕,趙家迎來新生命,同時趙不尤被皇帝賜予“訟絕”稱號,他的事跡受到街坊鄰居的讚揚,家庭生活幸福美滿,李先生將趙不尤和趙離的義舉寫進書裡,成為佳話。
  4. 張擇端記錄了趙家人的生活,並將其融入《清明上河圖》之中,趙不尤參與挑選畫作,希望這幅畫能流傳後世,讓後代記住他們一家的故事。

趙不尤心生一計,讓趙離假扮皇帝引誘鄒勉上船。然而鄒勉生性多疑,遲遲不上當。趙不尤無奈,只得與趙離離船上岸。恰巧趙離後背發癢,便用笛子撓癢。這一幕正巧被鄒勉瞧見,想起皇帝也有此習慣,頓時嚇得魂飛魄散,跪地求饒,乖乖上了小船,就這樣落入了趙不尤的圈套。

顧震和萬福等人匆匆趕到瓦子,遠遠望見鄒勉被綁在臺上。王府尹認出鄒勉後,連忙上前給他鬆綁。鄒勉高喊冤枉,聲稱自己忠心耿耿,卻遭人陷害。王府尹要求趙不尤拿出證據,並提議將鄒勉帶回開封府審理。

眾人卻群情激憤,堅持要當場公審。趙不尤傳喚證人鄭敦。此時,皇城司官兵趕來強行干預,顧震和萬福率眾抵抗。鄭敦自稱是鄒家門生,多年來為鄒家尋找替考書生,事後殺人滅口,並當場指證鄒勉。鄒勉百般抵賴,甚至威脅鄭敦。不料鄭敦突然翻供,一口咬定是趙不尤指使他誣陷鄒勉。台下一片譁然。

皇城司官兵試圖強行救走鄒勉,顧震一聲令下,與萬福奮勇抵抗。見鄭敦證詞反復,王府尹欲將鄒勉帶回開封府審理。關鍵時刻,趙不尤拿出鄒紫茵臨死前沾滿血跡的長衫。鄒勉頓時啞口無言,卻仍舊否認,堅稱鄒紫茵病故。

趙不尤又傳喚姚禾作證。姚禾當眾揭露鄒勉毒害鄒紫茵和欒回的罪行。趙不尤拿出鄒紫茵的玉佩,痛斥鄒勉禽獸不如。鄒勉卻辯稱自己大義滅親。

激戰中,萬福寡不敵眾,被打倒在地。顧震及時趕到,將他救下。二人拼死阻擋官兵靠近,為趙不尤爭取時間。

此時,溫悅、趙瓣兒和趙墨兒來到瓦子,正見趙不尤以訟師身份,曆數鄒勉七宗罪:掩蓋真相,草菅人命(蘇直一家);要挾命官(董謙一家);藐視朝綱,為所欲為(李言一家);裝神弄鬼,壟斷低價(孫勃);替考舞弊,買兇殺人(孫勃);權色交易,殘害婦女(素素和謝八哥);偽造祥瑞,粉飾太平,愚弄百姓。

鄒勉拒不認罪,反稱李言、董謙和蘇直罪有應得,並辱罵他們是螻蟻。趙不尤義憤填膺。鄒勉拿出皇帝御賜黃綾,逼迫百姓下跪。

萬福和顧震孤軍奮戰,被官兵逼入絕境。萬福視死如歸,與顧震並肩戰鬥。這時,趙離挺身而出,怒斥鄒勉。百姓也紛紛譴責鄒勉。趙不尤請求百姓作證,將鄒勉繩之以法。眾人響應,王府尹只得當場受理此案。

王府尹警告趙不尤誣告朝廷命官是死罪,趙不尤表示願意承擔一切責任。王府尹下令將鄒勉收押,百姓歡呼雀躍。鄒勉嚇得目瞪口呆。

溫悅目睹趙不尤的風采,心中欣慰,帶著趙瓣兒和趙墨兒去接他。趙不尤出來後,看到顧震和萬福遍體鱗傷。王雲裳隨後趕到,坦言今日所作所為皆是為了顧震。顧震伸手扶起王雲裳,與萬福一同離去。

街坊鄰居對趙不尤贊不絕口。趙不尤將功勞歸於父親趙離。溫悅、趙離、趙瓣兒和趙墨兒來接趙不尤回家,一家人在眾人的簇擁下歡喜而歸。李先生要把趙不尤和趙離的義舉寫進書裡。

此後,趙不尤與溫悅更加恩愛,形影不離。趙瓣兒見狀,忍不住打趣他們。溫悅突然感到惡心,趙瓣兒為她把脈,發現她懷孕了,全家人都欣喜不已。

皇帝賜予趙不尤“訟絕”二字。趙不尤依舊每日擺攤,向眾人講述自己的事跡,引來眾人圍觀。趙離陪同微服私訪的皇帝,講述民間趣聞。溫悅盼望著孩子出生。姚禾向趙瓣兒求婚,溫悅極力撮合。一家人生活平靜而幸福。

張擇端將趙家人的生活如實記錄下來。趙不尤希望這幅畫能夠流芳百世,讓後人記住他們一家。張擇端從數百幅畫作中挑選精品,組合成一幅描繪東京百姓日常生活的長卷——《清明上河圖》,趙不尤也參與了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