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集劇情亮點:
- 景帝對鎮北王之死反應強烈,不顧形象地光腳跑出門見棺槨,並且在許七安陳述鎮北王罪責時破口大罵,甚至將刀架在鄭興懷脖頸上,這顯示出景帝與鎮北王之間存在深厚的感情聯繫,可能影響其對案件的公正判斷。
- 魏淵透露了關於鎮北王的重要信息,即鎮北王屠殺百姓是為了獲取更多靈力以備攻打魁族,並暗示許七安殺鎮北王並非最佳時機,表達了對於長遠戰略的考慮和對許七安行事方式的不滿,同時提醒他要懂得隱忍。
- 許新年一反常態,在宮門口大聲誦背倫理道德長達數小時,此舉得到了首輔的庇護,但皇帝並未接見他,反而讓太監記錄下未參與請願的臣子名字,表明朝堂內部存在著複雜的政治博弈。
- 臨安公主因百官諫言無效而跪求父皇廣納諫言,聽民聲,這一舉動反映出皇室內部也有成員關注民間疾苦和政治清明,體現了宮廷內部不同勢力之間的矛盾。

許七安帶著查案使團和鎮北王的棺材回京城。當時,景帝正在釣魚,顯得很放鬆。宮裡的僕人小心翼翼地領著幾位大臣進來,楚州的地方官鄭興懷開始講述鎮北王犯下的“血染三千裡”的慘劇。但景帝似乎不相信這些指控,幾個大臣一起指責鎮北王是為了升官而害人。
當提到有三十八萬百姓被殺害時,景帝沒有反應,但聽到鎮北王已死的消息後,他立刻跑出去要看屍體。景帝打開棺材,呼喚他的弟弟,而一旁的大臣們則意識到景帝並不打算懲罰鎮北王。這時,許七安站出來,希望皇帝能給死去的百姓一個交代。景帝憤怒地罵了許七安,並用刀威脅鄭興懷,但鄭興懷冷靜回應說自己的家人已經全死了,活著對他來說沒什麼意義。景帝手中的刀掉落在地,讓所有人退下。
之後,許七安去見魏淵,為沒能早些匯報工作道歉。魏淵承認,在許七安離開之前,他就懷疑是鎮北王在搗鬼。景帝派他調查只是走個形式,結果並不重要。沒想到許七安提前行動殺了鎮北王。魏淵認為鎮北王屠殺百姓是為了獲取更多力量對抗魁族,而許七安可以等鎮北王攻打魁族時坐收漁利。許七安問如果那樣的話,如何定罪?
魏淵再次提醒許七安要懂得隱忍,否則會失去更多。魏淵的每一個決定都是深思熟慮的,他告訴許七安不用再管這件事了。許七安點頭離開了。
同一天,首輔大人要去參加詩會,許新年也想贏,但他卻接到了王思慕帶來的朝廷變故的消息。許新年改變了一貫懦弱的態度,坐著馬車到宮門口大聲背誦倫理道德的內容,這讓首輔感到驚訝。儘管太監想要處罰許新年,但首輔極力保護他,並請求面聖。然而,景帝不見許新年,只讓首輔把隨行的人趕回去。首輔離開後,景帝下令記錄當天未參與請願的大臣名字。
百官向皇帝提建議,但景帝不予理會。公主臨安聽說後,跑去父皇那裡請求聽取意見,貴妃急忙把她勸了回來。
回到家中,許七安受到家人的歡迎。吃完飯後,徐新年和許七安討論了最近發生的事,他們覺得景帝的行為有些反常,可能有意為之。想到這裡,許七安覺得見到景帝時的情景更加可疑。
第38集劇情亮點:
景帝對於鎮南王的定罪問題態度模糊,即便在朝堂上厲王提出將所有罪責推給魁族以掩蓋皇親國戚貪贓枉法的事實時,景帝也並未明確表態,最終選擇退朝,導致鎮南王的定罪問題不了了之。這表明皇帝可能有意保護鎮南王,或是出於對家族內部問題的複雜考量。
鄭興懷面對楚州城血屠事件的真相被掩蓋,以及朝廷官員的冷漠反應,感到極度痛心和無力。儘管有魏淵與許七安勸他要隱忍、從長計議,但鄭興懷難以接受事實,因為慘案的景象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顯示出他對正義和真相的執著追求。
臨安因關心鎮南王的問題遭到太子警告,暗示她不要過度干預朝政以免惹禍上身,反映了皇室內部對於政治參與的態度,即宗親成員應保持一定距離,避免直接捲入政治鬥爭中。
闕永修誣陷鄭興懷勾結魁族進行血屠,而景帝聽信了這樣的讒言,下令捉拿鄭興懷,這一舉動不僅揭示了朝廷內部存在的權力鬥爭和汙衊手段,也顯示了景帝在此類問題上的輕信和決策失誤。

景帝遲遲未對鎮南王做出處罰,這使得不少大臣心中不滿,臨安也感到擔憂,甚至找來太子詢問情況。太子告訴臨安不要再管這事,畢竟他們是宗親,而且淮王是他們的叔叔,按理說他們不該參與批評的行列。更何況之前景帝喜歡臨安,正是因為她不干涉朝政。如果現在變得過於強硬,將來可能會招致麻煩。
當景帝再次召集官員商討鎮南王的罪行時,有位厲王提出,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魁族入侵引起的,楚州城被屠城的事情沒人知曉,不如把所有責任推給魁族。這樣一來,就不會再有皇親國戚貪汙腐敗的事情出現,百姓也不會因聽到官員貪汙的消息而失望。雖然鄭興懷強調真相無法掩蓋,上萬士兵都目睹了慘案,但景帝還是決定退朝,鎮南王的定罪問題也就此擱置。
退朝後,一位臣子建議鄭興懷從長遠考慮,返回楚州休整,但鄭興懷認為這是無恥之言。他接著見了多位朝廷官員,只有魏淵接待了他,其他人都避而不見。
魏淵理解鄭興懷的痛苦,親自煮茶安慰,並提醒他要隱忍,不要過於激進,需慢慢來。當天晚上,鄭興懷又去找許七安,許七安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勸他要有耐心,慢慢解決問題。鄭興懷感謝許七安的建議,並邀請他一起吃陽春面。
在麵攤上,鄭興懷邊吃邊回憶起自己的過去:當初被貶到貧困的楚州是因為得罪了前朝的重要人物,後來他愛上了那裡的人民和方言,但看到關心的人慘死,實在難以忍受。儘管魏淵的話可能是對的,但他閉眼就想起滿城血流成河的畫面。
之後,闕永修入城,此人做了許多壞事,卻扭曲事實,向皇帝呈遞血書,誣陷鄭興懷勾結魁族屠城。皇帝聽信謠言,下令捉拿鄭興懷問罪。
評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