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集劇情亮點:

  1. 李逢春因誤認為劉三娘不忠,挾持人質並最終殺害劉三娘,但在得知真相後追悔莫及。李逢春在誤會下認為劉三娘與林雄、徐鑾有染,並因此殺了劉三娘;然而,後來他了解到林雄娶劉三娘是出於同情,而鎖兒實際上是李逢春自己的孩子。

  2. 林雄為了同情和保護劉三娘及其未出生的孩子,謊稱鎖兒為自己的孩子,這一謊言間接導致了劉三娘的死亡。林雄娶劉三娘是為了給她和孩子一個名分,並非如李逢春所想是因為通奸。

  3. 羅疏在事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她不僅揭示了李逢春殺妻的誤會,還在關鍵時刻阻止了可能的衝突升級,例如勸阻齊夢麟不要去找街坊鄰居算賬,以及幫助金描翠處理脫籍文書的問題。

  4. 金描翠決定離開羅疏跟隨玉媽媽回去,儘管羅疏嘗試挽留,但金描翠去意已決,這顯示了故事中人物間複雜的人際關系和個人選擇的重要性。

韓慕之在林雄家布控,成功抓住了李逢春。李逢春不甘心被抓,挾持了齊夢麟,要求韓慕之交出鎖兒以換取齊夢麟的自由。羅疏明白李逢春難逃法網,便抱來鎖兒給他看。看到孩子,李逢春被觸動,因為鎖兒長得像他,最終放棄抵抗。

李逢春曾因劉三娘不忠而殺她,但他墜崖後奇跡生還,只為了回家見妻子一面。發現劉三娘已改嫁林雄,且鎖兒是她的孩子,李逢春怒火中燒,計劃報復。偽裝成賣糖的小販監視林家,趁林雄不在時闖入要殺劉三娘和鎖兒。劉三娘認出李逢春,兩人相擁哭泣,但徐鑾的突然到來打斷了他們。誤會之下,李逢春殺了劉三娘。

得知真相後,李逢春追悔莫及。原來,林雄娶劉三娘是因為同情她的遭遇,並謊稱鎖兒是自己的孩子。李逢春無法接受自己誤殺劉三娘的事實,認為大家都在騙他。

林雄承諾會好好撫養鎖兒長大。街坊鄰居對劉三娘的死議論紛紛,齊夢麟想為她討回公道,但羅疏勸他放棄。金描翠與官媒婆發生衝突,蔡包子從中調解。羅疏下班後安慰被打傷的金描翠,鼓勵她忍耐,直到拿到脫籍文書離開此地。然而,金描翠等不及,決定跟隨玉媽媽回鳴珂坊。

齊夢麟來找羅疏學習辦案技巧,卻被關進殮房體驗了一番。玉媽媽試圖抓回羅疏和金描翠,但在陳梅卿的幫助下,韓慕之用錢贖回了她們。金描翠選擇離開,儘管羅疏極力挽留,但她去意已決,留下了髮簪作為紀念。

齊夢麟以為金描翠是羅疏的重要之人,提出給錢讓羅疏把她追回來。羅疏不願多做解釋,嘲諷齊夢麟是個無所事事的公子哥。

第6集劇情亮點:

  1. 羅疏的真實性別被齊夢麟發現,導致了一系列事件的發生:齊夢麟最初因為誤會羅疏為男性而幫助其贖出金描翠,之後因下藥報復羅疏而意外揭露了她的女性身份,這一轉折推動了故事的發展。
  2. 羅疏與齊夢麟合作調查謀殺案:兩人在碼頭發現線索,並通過追蹤馮二郎和調查梅紅英的婚姻情況來深入案件。這顯示了兩人從對立到協作的關系轉變。
  3. 韓慕之對羅疏的幫助和支持:作為官員,韓慕之為了幫助羅疏脫離妓女身份與鴇母爭執,並驅逐了收受好處費的官媒婆,體現了他對羅疏的關心和保護。
  4. 案件的關鍵證據指向孟樵生和梅紅英之間的關系:羅疏、齊夢麟和蔡捕頭發現了可能與案件有關的髮簪和荷包,這些物品暗示了受害者與梅紅英及其丈夫孟樵生之間存在的複雜關系。

汾河驚現裸屍男子,羅疏到現場排查,懷疑男子孟樵生被人蓄意謀殺,羅疏查到孟樵生生前有一個和馮二郎一樣的荷包,齊夢麟認定孟樵生和馮二郎因為梅英紅爭風吃醋在船上決鬥,最後把孟樵生殺死,羅疏提出異議。

羅疏扮成男人,齊夢麟不知情。一次,齊夢麟以為羅疏在鳴珂坊裡玩樂時認識了金描翠,但沒錢贖她,只能看著心上人回到那裡。齊夢麟出錢幫羅疏,不料羅疏不僅不感謝,還諷刺他,這讓齊夢麟非常生氣,並決定報復。

韓慕之是當地官員,為了幫助羅疏脫離妓女身份費盡心思,與鴇母發生爭執。陳梅卿看出了韓慕之的心意,而羅疏也沒有解釋。齊夢麟暗中配製了一種藥,讓連書準備銅鑼,想讓羅疏出醜。他在羅疏的茶裡下了藥,羅疏喝後感到渾身發熱,發現茶被下藥,意識到是齊夢麟所為。嘗試用冷水冷靜無果後,羅疏跑到河邊試圖用河水降溫。

齊夢麟跟蹤羅疏到河邊,看到她脫鞋露出女性的腳,才發現她是女人。羅疏憤怒地踹齊夢麟入河,齊夢麟游泳回岸時發現一具裸體男屍,驚恐之下暈倒。羅疏毫不猶豫地救起了他。

連書按齊夢麟的要求聚集百姓看熱鬧,見到這一幕嚇得不知所措。羅疏讓他找車將齊夢麟和屍體帶回縣衙。羅疏因寒冷不停地打噴嚏,韓慕之關心她並讓她泡腳取暖。羅疏得知官媒婆收受玉媽媽好處費而出賣自己,韓慕之因此驅逐了官媒婆,羅疏對他心存感激。

第二天,羅疏在殮房門口找到蔡包子,想要觀看驗屍過程。現場混亂,蔡包子讓捕頭把她舉起來看。羅疏看到面目全非的屍體,感到震驚。韓慕之隨後趕到,疏散人群,並帶羅疏查看死者情況,徐仵作確認死者三天前溺水身亡,羅疏認為這是謀殺案。

齊夢麟得知羅疏是女性後感到意外,向蔡包子求證,才知道全縣衙人都知道這件事。羅疏來看齊夢麟,但他假裝昏迷以逃避見面。

經過思考,齊夢麟決定與羅疏合作調查案件。他們來到碼頭,了解到馮二郎三天前租船的信息。羅疏在船上發現了髮簪,懷疑與案件有關,于是三人前往馮二郎家查找線索。馮二郎不在家,只留下老母親。羅疏在櫃子中找到荷包,老婦認出它屬於鄰居梅紅英,但不認識髮簪。

羅疏調查發現,梅紅英和馮二郎相愛,但她被迫嫁給教書先生孟樵生。羅疏、齊夢麟和蔡捕頭走訪孟樵生住所,房東描述了他的外貌和貧困狀況,並認出髮簪屬於孟樵生。

齊夢麟在孟樵生枕頭下找到類似馮二郎的荷包,但繡工不同,推測兩人可能因梅紅英產生衝突。然而,羅疏對此持保留態度。齊夢麟邀請羅疏和蔡捕頭吃飯,但羅疏急於破案拒絕了。

羅疏返回縣衙向韓慕之匯報,韓慕之早已備好飯菜等她。蔡包子做了很多菜,但因為反復加熱都糊了。齊夢麟從酒樓打包飯菜送來,羅疏不想浪費,叫來捕快們一起享用。

羅疏給韓慕之盛雞湯,他也為她盛了一碗。羅疏想起馮母蒸的饅頭,懷疑她給馮二郎送飯。齊夢麟帶著連書跟隨羅疏去馮家,希望馮母勸兒子自首。他們躲在門外,見馮母匆匆出門,便尾隨至一處破屋,果然發現了躲藏的馮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