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劇情亮點:

  1. 何常勝與劉美心移居安徽淮南後,儘管面臨諸多挑戰如三年困難時期和對男丁的期望,最終在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支持下,達成了關於生育和孩子教育的一致意見。
  2. 何家麗展現了非凡的勇氣和能力,無論是在學校面對挑釁時的自我防衛,還是在家被誤解後的據理力爭,以及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庭獲取食物,證明了自己不遜色於男孩。
  3. 家庭內部的溫暖與支持是克服外部困境的關鍵。婆婆何文氏對劉美心的關懷、何常勝對何家麗態度的轉變,都顯示了家庭成員間深厚的情感紐帶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4. 社會環境的艱難使得資源稀缺,鄰里間的矛盾頻發,但通過人物之間的互動,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善良和互助精神,例如朱老大幫助何常勝換取肉票,以及何家麗與湯為民之間關系的微妙轉變。
六姊妹第1集

新大陸成立後,很多年輕人響應號召去支援國家建設。何常勝和他的妻子劉美心離開了揚州江都的老家,搬到了安徽淮南,在淮河邊定居下來。三年困難時期過後,他們終於有機會全家團聚。何常勝的母親何文氏帶著大孫女何家麗乘船來到了田家庵碼頭。

1962年的田家庵碼頭熱鬧非凡,人們來來往往。然而,何常勝並沒有出現在接人的人群中,因為他的妻子突然生產,鄰居家的小女孩張秋芳帶領著祖孫二人去了保健院。這次見面,何家麗見到了既熟悉又陌生的父親和完全陌生的妹妹何家文。

何常勝心中希望有個男孩繼承家業,但第三個孩子依然是女孩。這讓與他不和的大老湯得意洋洋,並在工廠裡諷刺他。何家麗在學校展示了軍體拳技能,引起了湯為民的注意。放學時,湯為民帶人挑釁,卻被何家麗輕易制服。

那時食物匱乏,何文氏為了照顧剛生產的兒媳,特意熬了紅糖水給她補身體。一天晚上,何家麗偷吃了為產婦準備的豬肉渣,雖然受到批評,但在奶奶的教導下明白了事理。不久,湯婆子因兒子被推搡而上門鬧事,何家麗不得不忍辱道歉,並送出家中珍貴的豬油以平息風波。

第二天清晨,何文氏帶著何家麗挖野菜做餅充飢。何常勝用皮襖換得肉票,但何家麗去買肉時遇到了湯婆子插隊,導致最後只剩豬尾巴可買。儘管如此,何家麗機智地將豬尾巴帶回了家,但這卻讓父親感慨女兒不如兒子有用。這句話深深傷害了何家麗,她剪髮明志要證明自己的能力。

何常勝看到女兒的努力非常感動,帶她到朱老大那裡吃饊子。回到家裡,何文氏也被孫女的行為所打動。到了1965年初,何家麗為了改善家裡的伙食,早起去河邊捕魚,恰巧遇到湯為民幫忙,兩人共捕獲兩只鱉,各自分了一只。不幸的是,湯為民的小弟被鱉咬傷,湯婆子得知此事後向市場管理處舉報何家有資產階級生活作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