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電影名字聽起來挺嚇人的,但看完才發現,其實跟墜樓關系不大。導演從片名就開始誤導我們,讓我們以為是個懸疑案,結果卻是個關於人性、夫妻關系和真相解讀的探討。
整個電影裡,警方、嫌疑人和觀眾都被困在了一個巨大的解讀遊戲裡。每個人都想找出真相,但真相卻像是個幽靈,總是躲在角落裡不肯露面。特別是那個檢察官,他一直在用主觀解讀來引導大家,但他自己也不確定真相是什麼。
電影裡有很多讓人琢磨不透的細節。比如妻子隱瞞了和丈夫吵架的事實和手上的傷痕來源,這讓大家都覺得她可疑。但如果換個角度想,她可能只是不想被誤會,畢竟誰都不想被當成嫌疑人。這種解讀上的矛盾,讓我想起了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
導演還通過這部電影展示了夫妻關系的複雜性和隱秘性。在審判過程中,那些平時不為人知的私密細節被一一揭露,真是讓人唏噓。而觀眾則在這些細節中不斷地猜測、推理,想要找到那個所謂的“真相”。
最後,當兒子作為證人出現時,他的陳述讓母親脫離了嫌疑,但這並不代表真相大白。因為在這個故事裡,真相本身就是個謎,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去解讀。
隨著劇情的推進,丹尼爾的鋼琴聲也在不斷變化。當他被迫修改證詞後,他和母親合奏了一段肖邦的前奏曲,這段音樂表達了母親希望與兒子一起恢復平靜生活的願望。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簡單,他們的信任已經受到了嚴重考驗。
一年後,丹尼爾的鋼琴聲再次響起,但這次他已經能夠熟練地彈奏整首曲子。這不僅是他音樂技藝的進步,更是他內心重建家庭、走出陰影的過程。他的鋼琴聲,就像是他對這個破碎家庭的重新拼湊和重建。
影片的高潮部分,丹尼爾在法庭上做最後陳詞時,再次穿上了他在法庭上的紅色高領長袖。此時,電視畫面突然靜音,聲音轉換成了他的腳步聲,回到了他的家裡。他轉身看著電視轉播,喜極而泣。這一幕讓人深感震撼,也讓我們看到了丹尼爾內心的成長和變化。
電影裡的狗狗簡直就是個情感探測器。在男主人去世的時候,鏡頭就跟隨著狗在場景裡移動,就像靈魂轉到了狗身上一樣。狗狗還通過嘔吐實驗,證明了妻子的“清白”。在庭審過程中,狗狗又像是個隱形的旁觀者,看著Daniel轉述父親在車中的陳述,用狗來隱喻自己的未來。最後,狗狗又回到了妻子身邊,趴在沙發床上,仿佛兩人又回到了過去,那種親密和愛意仿佛又回來了。
這部影片讓我深感共鳴,尤其是對於那些懷揣寫作夢想的人來說。它不僅僅探討了男女關系和婚姻問題,更觸及了每個有夢想的人內心深處的掙扎和追求。
影片中的兩位主人公,一個是成功的作家桑德拉,另一個則是寫作路上的失敗者塞繆爾。他們之間的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寫作夢想的誘惑和挑戰。
塞繆爾雖然身為大學教授,工作體面且出色,但他的內心始終被寫作夢想所牽絆。這個夢想源於他內心的熱愛和對表達的渴望。然而,隨著寫作的道路上遭遇的挫折和困難,塞繆爾逐漸陷入了迷茫和絕望。
桑德拉的成功似乎更加凸顯了塞繆爾的失敗。她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寫作夢想,還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然而,她的成功並沒有給塞繆爾帶來激勵,反而讓他感到更加沮喪和失落。
影片還展示了塞繆爾在面對家庭責任時的掙扎。因為一場意外,他不得不承擔起照顧失明兒子的重任。這讓他更加無法專注於寫作,也讓他的內心更加痛苦和矛盾。
在我看來,影片想要傳達的不僅僅是關於寫作夢想的故事,更是關於如何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堅持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它讓我們思考,當現實與夢想發生衝突時,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和取捨。
故事講的是一位成功的德國小說家桑德拉·沃伊特,因涉嫌謀殺她失意的法國作家丈夫而在法國受審。整個案件的唯一證人是他們11歲的視障兒子。聽起來像是個懸疑驚悚片,但導演特里葉其實對推理不太感興趣。她更關注的是司法制度怎麼利用虛構敘事來處理缺乏事實的案件,以及這些故事背後隱藏的保守、性別歧視的假設。
影片的結構也很符合真實犯罪故事的類型,但特里葉並不想給觀眾一個太簡單的答案。她說,她希望這部電影能保留一些複雜的東西,甚至在影片結束時還能讓人感到迷惑。這也是她和聯合編劇阿圖·阿拉裡在創作過程中一直努力的方向。
除了懸疑元素,這部電影還探討了現實與虛構的對立。影片中的兩位作家都喜歡用真實生活作為小說的素材,而在司法系統中,律師們也會用模糊的事實來創造不同的虛構故事。這種對立讓這部電影有了更深的思考層次。
電影裡的女主角桑德拉是個作家,她的小說裡寫了殺夫的情節,結果現實中她的老公真的死了,這下她成了唯一的嫌疑人。整部電影就圍繞著這個案子展開,一邊解剖男屍找線索,一邊庭審上分析真相。
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把庭審戲拍得太好了。庭審上那種緊張的氛圍、真相逐漸揭曉的過程,看得人驚心動魄。而且導演還很聰明地把人物心理研究轉化成了情節和對白,讓觀眾能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
除了庭審戲,電影裡的“虛構”與“真實/真相”這對二元關系也挺有意思的。桑德拉的小說裡的情節和現實中的案件互相映照,讓人分不清哪是真哪是假。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讓電影更加有深度和看點。
電影開頭那段女學生的採訪,問題一個接一個的,探索性十足。桑德拉呢,就在那兒遊刃有餘地調侃、轉移話題,反客為主,簡直就是對話裡的女王!這種主導者的氣質,不僅在社交場合,連親密關系裡都一樣,真是太有看頭了。
中間那場廚房吵架,哎呦,看得我熱血沸騰!桑德拉一邊說著“這個好吃”,一邊微笑著,然後突然暴怒指責,簡直把“邏輯言語清晰、情緒感知敏銳的成功女作家”這個身份刻畫得淋漓盡致。她老公在那兒怪罪這怪罪那的,桑德拉那“冷漠”的回應,跟心理醫生說的簡直一模一樣。看到她被老公那得寸進尺的指責惹怒,開始抽絲剝繭地揭示他脆弱的自尊心,我真是大快人心啊!
這種“掌權者”對“失權”的無賴抵抗,還有“失權者”對“掌權”的謙讓,太現實了。就像桑德拉和她老公那樣,一個教授一個作家,一個搬去深山一個在吵死人的音樂裡寫作。這種權力失衡的親密關系,哪兒都有,就像傅首爾和老劉那樣。
說到這,我就得說說這電影裡的婚姻觀了。現在都說男女平等,但真的平等嗎?男的沒法替女的生孩子,女的卻得跟男的承擔一樣的經濟責任,甚至更多。桑德拉就覺得她事業成功,老公就得多顧家。可這老公呢,受不了事業失敗、育兒也不行的壓力,就把氣都撒在桑德拉身上了。桑德拉作為家裡的“掌權人”,還得做出讓步,可她還是會被大家指責。唉,這世道啊。
要是把電影裡那場廚房吵架做成綜藝,大家肯定都說桑德拉太強勢、自私、冷漠。大家都沒法理解真正的“高位女性”,還是老一套的男性主導的婚姻觀。就算女的比男的強,男的還是得當家,女的稍微強點就被說不會經營婚姻。這種觀念啊,真是得改改了!
電影講了一個挺複雜的故事,一個男人墜樓死了,法院對他老婆提起了訴訟,最後這女的被判無罪。但電影不僅僅是講這個案子,更重要的是展現了他們夫妻之間的關系,那種複雜的情感糾葛。
看這部電影,我感覺就像是走進了一個家庭,親眼看到了他們的生活。法庭上的審理過程,就像是給我們揭開了這個家庭的一角,讓我們看到了他們之間的真實關系。但是,這只是一個切麵,一個很小的部分,真正的婚姻生活,遠比這複雜得多。
電影裡,那個女人接受採訪的時候,我就感覺她有點“不尋常”。後來,樓上傳來大聲的音樂,她說是她老公放的,女學生就想走了。這裡我就覺得,這對夫妻之間肯定有問題。音樂那麼大聲,明顯就是老公在表達不滿嘛。
接下來的庭審戲,更是讓我看到了他們夫妻之間的矛盾。那段吵架錄音,真的是讓我印象深刻。導演把吵架戲分成兩部分,先是在廚房裡吵,然後突然轉到法庭上,只有錄音在迴蕩。這種處理方式,真的讓我感受到了那種緊張的氛圍,也讓我更加理解了他們之間的矛盾。
這部電影裡的男女主角,都是作家,生活得挺文藝的。但生活啊,它總不會一直那麼順利。孩子出了車禍,丈夫陷入了事業的泥潭,而妻子卻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行動。這種矛盾,這種掙扎,我覺得在很多家庭裡都會有。
最讓我震撼的是,這部電影裡的性別轉換。以前我們總是覺得,男性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女性是家庭的照顧者。但這部電影卻讓我們看到,當男性陷入困境,女性也可以站出來,承擔起家庭的責任。這種反轉,真的讓我看到了女性的力量和堅韌。
還有,這部電影也讓我思考了“我”和“我們”的關系。在家庭裡,我們總是為了“我們”而犧牲“我”,但有時候,我們也需要為了自己的幸福和夢想去努力。這種平衡,真的很難把握。
反復看了好幾遍,每次都有新的感觸,真的讓人欲罷不能!
首先得誇誇這部電影的劇本,簡直是太神奇了!每個細節都設計得恰到好處,臺詞精鍊得讓人拍案叫絕。而且,演員們的表演也超級棒,尤其是女主角,她的表演真是太有層次了,讓人看了又看,完全停不下來。
女主角聰明、強大、堅定,簡直就是女強人的代表。她面對壓力從不退縮,處理事情總是那麼果斷,而且從來不會用受害者的心態去面對問題。我真的太佩服她了!
在電影中,她對待生活的態度也讓我深受啟發。她信奉行動,不糾結於過去,也不糾結於細枝末節。她覺得什麼樣的行動對當下最好,就直接去做,這種果敢和決斷力真的讓人佩服。
而且,她還是個雙性戀,這個設定也太酷了!我覺得這反映了當代很多人對性的態度和對婚姻制度的看法。她不信夫妻互惠那一套,她信奉的是自己管好自己的部分。這種獨立和自主的精神真的太贊了!
無論是劇情、演員表演還是角色塑造都讓人印象深刻。看完之後,我對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啟發。
影片中有大量的庭審戲,妻子在法庭上不得不回憶和講述他們的婚姻生活細節。這種在公共領域展示私人糾紛的做法,讓社會將自己的道德觀強加於女性或男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妻子和丈夫在性格和特質上有所對調,這種對調並沒有讓妻子獲得更多權力,反而讓她在丈夫去世後顯得更為可疑,受到更多的質疑和指責。
影片的情節並不複雜,但卻通過懸疑的敘事手法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讓觀眾對性別、權力等議題有了更深的思考。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更是一個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和思考的平台。
影片講述了夫妻間的情感糾葛,以及一場法庭審判如何進一步撕裂這個家庭。電影通過丈夫的墜亡事件,展示了人生境遇的下行和家庭面臨的巨大挑戰。
首先,電影展現了男主薩穆埃爾的人生下墜。他與妻子桑德拉的一段激烈爭吵錄音,揭示了他們夫妻關系的裂痕。爭吵中,他們互揭傷疤,曾經的過錯和不滿都被放大。薩穆埃爾面臨著生活的種種困境,包括兒子的受傷、妻子的疏遠、創作的挫敗等,這些不幸讓他陷入絕望,無法找到出路。
然後,電影通過法庭審判進一步揭示了家庭內部的矛盾和紛爭。庭審過程中,夫妻之間的私密問題被公之於眾,桑德拉和丹尼爾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法官、檢察官和陪審團的目光都聚焦在他們身上,試圖從他們的言語和行為中找出真相。然而,這種公開審判的方式卻給家庭帶來了更大的傷害。桑德拉的每一個舉動都被解讀和評判,她的隱私和尊嚴被剝奪。丹尼爾也在這種環境下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和母親的清白,家庭關系變得更加緊張。
最終,雖然桑德拉在法庭上勝訴,獲得了無罪的宣判,但這場審判並沒有帶來任何實感。家庭仍然失去了薩穆埃爾,而家庭的瑣事和矛盾也被公眾所知曉。這場審判似乎並沒有任何贏家,反而讓家庭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說到婚姻的複雜和殘酷,有兩部電影特別引人深思:《婚姻生活》和《革命之路》。
《婚姻生活》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婚姻裡的真實面貌。在這部電影裡,婚姻看起來就像一個完美的烏托邦,但實際上它有很多要求,讓人們不得不壓抑真實的自己。這種壓抑和約束讓人感覺很累,甚至會想要逃離。婚姻裡的謊言和忍耐,就像是平靜表面下的暗流湧動,有時候甚至會爆發出精神或肉體的暴力。但有趣的是,當主角們離婚後,他們反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重新感受到了熱情和真誠。這真是一種諷刺,但也揭示了婚姻中難以言說的複雜關系。
而《革命之路》則更具體地展現了婚姻對於中產階層夫妻的影響。對女主來說,婚姻意味著她可能一輩子都得圍著灶臺和孩子轉,失去自我價值。對男主來說,他可能會變成一個平庸的社會成員,失去曾經的夢想。他們的矛盾在於,女主想要逃離這種生活,而男主卻只是想要試試。當男主發現體製給他一點甜頭時,他就放棄了反抗。這部電影還揭示了鄰居們對於這對夫妻試圖改變生活的恐懼和不安,因為他們害怕面對自己生活的空虛和絕望。
相比之下,《墜惡真相》似乎同時涉及了這兩部電影所探討的問題。它不僅描繪了夫妻長久相處帶來的冷漠和缺失感,還從更廣闊的角度去探討了真相的不可接近性,即使是當事人也很難看清真相。
這三部電影都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婚姻的複雜和殘酷,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婚姻的真諦和價值。
之前,我總認為太理智的人不適合結婚,但現實中理智的夫妻也能過得很幸福。不過,幸福不幸福這事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說到愛情,最特別的就是那種不計回報的付出感。熱戀時,大家都這樣,但感覺一消失,關系就可能出問題。有些人帶著這種感情進入婚姻,卻發現婚姻的路還很長,充滿挑戰。
這部電影裡的夫妻,他們曾經海誓山盟,但現在卻吵得不可開交。丈夫抱怨妻子不關心家庭和孩子,妻子則反駁說丈夫自己的決定導致了現在的局面。法庭上播放的錄音讓我們看到了婚姻中的殘酷一面,甚至讓我們對丈夫的死因產生懷疑。
這部電影和其他關於婚姻的電影一樣,都展示了婚姻中的真實爭吵和困難。這些爭吵看起來那麼真實,讓我們感到心寒,但又覺得深有同感。因為愛情和婚姻裡,男女的感情是無法衡量的,這也是它們神秘的地方。
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婚姻並不是只有浪漫和美好,它也有殘酷和悲涼的一面。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逃避婚姻,而是要更加珍惜和經營它。認識到婚姻的真相,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它,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故事裡的女主角桑德拉,一個德國妹子在法國生活,面對異國文化和多語言環境的挑戰,簡直是難上加難。她得應付複雜的交流,還得處理轉譯過程中的信息增減,真心不容易。尤其是當她陷入親密關系的困境,或者接受審判者的質詢時,語言障礙簡直就成了她的噩夢。
看著桑德拉在電影裡摸索發音、艱難切換語言的樣子,我都能感受到她的困惑和尷尬。導演特里耶把這種語言的窘境通過視覺和聽覺元素展現得淋漓盡致,真的讓我看到了電影藝術的魅力。
更讓我覺得有趣的是,特里耶在片場會根據情況選擇最適合的風格策略,而且她的電影語言基本源於女性的直覺,這點真的挺酷的。她試圖跨越隔閡,翻譯那些最隱秘、最微妙的東西,讓我想到了女性主義學者露易絲·馮·弗洛圖的話,譯者和女性確實有相似的處境和力量。
說到觀影體驗,我覺得華語觀眾看這部電影時,確實得適應不同的語言環境,盯著字幕看。但這也是一種有趣的體驗,畢竟這種文化隔閡正是電影想要探討的主題之一。我們和女主角桑德拉在某種程度上挺像的,都得在不熟悉的語言環境中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
這電影名字聽起來挺嚇人的,但看完才發現,其實跟墜樓關系不大。導演從片名就開始誤導我們,讓我們以為是個懸疑案,結果卻是個關於人性、夫妻關系和真相解讀的探討。
整個電影裡,警方、嫌疑人和觀眾都被困在了一個巨大的解讀遊戲裡。每個人都想找出真相,但真相卻像是個幽靈,總是躲在角落裡不肯露面。特別是那個檢察官,他一直在用主觀解讀來引導大家,但他自己也不確定真相是什麼。
電影裡有很多讓人琢磨不透的細節。比如妻子隱瞞了和丈夫吵架的事實和手上的傷痕來源,這讓大家都覺得她可疑。但如果換個角度想,她可能只是不想被誤會,畢竟誰都不想被當成嫌疑人。這種解讀上的矛盾,讓我想起了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情況。
導演還通過這部電影展示了夫妻關系的複雜性和隱秘性。在審判過程中,那些平時不為人知的私密細節被一一揭露,真是讓人唏噓。而觀眾則在這些細節中不斷地猜測、推理,想要找到那個所謂的“真相”。
最後,當兒子作為證人出現時,他的陳述讓母親脫離了嫌疑,但這並不代表真相大白。因為在這個故事裡,真相本身就是個謎,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去解讀。
隨著劇情的推進,丹尼爾的鋼琴聲也在不斷變化。當他被迫修改證詞後,他和母親合奏了一段肖邦的前奏曲,這段音樂表達了母親希望與兒子一起恢復平靜生活的願望。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簡單,他們的信任已經受到了嚴重考驗。
一年後,丹尼爾的鋼琴聲再次響起,但這次他已經能夠熟練地彈奏整首曲子。這不僅是他音樂技藝的進步,更是他內心重建家庭、走出陰影的過程。他的鋼琴聲,就像是他對這個破碎家庭的重新拼湊和重建。
影片的高潮部分,丹尼爾在法庭上做最後陳詞時,再次穿上了他在法庭上的紅色高領長袖。此時,電視畫面突然靜音,聲音轉換成了他的腳步聲,回到了他的家裡。他轉身看著電視轉播,喜極而泣。這一幕讓人深感震撼,也讓我們看到了丹尼爾內心的成長和變化。
電影裡的狗狗簡直就是個情感探測器。在男主人去世的時候,鏡頭就跟隨著狗在場景裡移動,就像靈魂轉到了狗身上一樣。狗狗還通過嘔吐實驗,證明了妻子的“清白”。在庭審過程中,狗狗又像是個隱形的旁觀者,看著Daniel轉述父親在車中的陳述,用狗來隱喻自己的未來。最後,狗狗又回到了妻子身邊,趴在沙發床上,仿佛兩人又回到了過去,那種親密和愛意仿佛又回來了。
這部影片讓我深感共鳴,尤其是對於那些懷揣寫作夢想的人來說。它不僅僅探討了男女關系和婚姻問題,更觸及了每個有夢想的人內心深處的掙扎和追求。
影片中的兩位主人公,一個是成功的作家桑德拉,另一個則是寫作路上的失敗者塞繆爾。他們之間的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寫作夢想的誘惑和挑戰。
塞繆爾雖然身為大學教授,工作體面且出色,但他的內心始終被寫作夢想所牽絆。這個夢想源於他內心的熱愛和對表達的渴望。然而,隨著寫作的道路上遭遇的挫折和困難,塞繆爾逐漸陷入了迷茫和絕望。
桑德拉的成功似乎更加凸顯了塞繆爾的失敗。她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寫作夢想,還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然而,她的成功並沒有給塞繆爾帶來激勵,反而讓他感到更加沮喪和失落。
影片還展示了塞繆爾在面對家庭責任時的掙扎。因為一場意外,他不得不承擔起照顧失明兒子的重任。這讓他更加無法專注於寫作,也讓他的內心更加痛苦和矛盾。
在我看來,影片想要傳達的不僅僅是關於寫作夢想的故事,更是關於如何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堅持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它讓我們思考,當現實與夢想發生衝突時,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和取捨。
故事講的是一位成功的德國小說家桑德拉·沃伊特,因涉嫌謀殺她失意的法國作家丈夫而在法國受審。整個案件的唯一證人是他們11歲的視障兒子。聽起來像是個懸疑驚悚片,但導演特里葉其實對推理不太感興趣。她更關注的是司法制度怎麼利用虛構敘事來處理缺乏事實的案件,以及這些故事背後隱藏的保守、性別歧視的假設。
影片的結構也很符合真實犯罪故事的類型,但特里葉並不想給觀眾一個太簡單的答案。她說,她希望這部電影能保留一些複雜的東西,甚至在影片結束時還能讓人感到迷惑。這也是她和聯合編劇阿圖·阿拉裡在創作過程中一直努力的方向。
除了懸疑元素,這部電影還探討了現實與虛構的對立。影片中的兩位作家都喜歡用真實生活作為小說的素材,而在司法系統中,律師們也會用模糊的事實來創造不同的虛構故事。這種對立讓這部電影有了更深的思考層次。
電影裡的女主角桑德拉是個作家,她的小說裡寫了殺夫的情節,結果現實中她的老公真的死了,這下她成了唯一的嫌疑人。整部電影就圍繞著這個案子展開,一邊解剖男屍找線索,一邊庭審上分析真相。
這部電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它把庭審戲拍得太好了。庭審上那種緊張的氛圍、真相逐漸揭曉的過程,看得人驚心動魄。而且導演還很聰明地把人物心理研究轉化成了情節和對白,讓觀眾能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內心世界。
除了庭審戲,電影裡的“虛構”與“真實/真相”這對二元關系也挺有意思的。桑德拉的小說裡的情節和現實中的案件互相映照,讓人分不清哪是真哪是假。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讓電影更加有深度和看點。
電影開頭那段女學生的採訪,問題一個接一個的,探索性十足。桑德拉呢,就在那兒遊刃有餘地調侃、轉移話題,反客為主,簡直就是對話裡的女王!這種主導者的氣質,不僅在社交場合,連親密關系裡都一樣,真是太有看頭了。
中間那場廚房吵架,哎呦,看得我熱血沸騰!桑德拉一邊說著“這個好吃”,一邊微笑著,然後突然暴怒指責,簡直把“邏輯言語清晰、情緒感知敏銳的成功女作家”這個身份刻畫得淋漓盡致。她老公在那兒怪罪這怪罪那的,桑德拉那“冷漠”的回應,跟心理醫生說的簡直一模一樣。看到她被老公那得寸進尺的指責惹怒,開始抽絲剝繭地揭示他脆弱的自尊心,我真是大快人心啊!
這種“掌權者”對“失權”的無賴抵抗,還有“失權者”對“掌權”的謙讓,太現實了。就像桑德拉和她老公那樣,一個教授一個作家,一個搬去深山一個在吵死人的音樂裡寫作。這種權力失衡的親密關系,哪兒都有,就像傅首爾和老劉那樣。
說到這,我就得說說這電影裡的婚姻觀了。現在都說男女平等,但真的平等嗎?男的沒法替女的生孩子,女的卻得跟男的承擔一樣的經濟責任,甚至更多。桑德拉就覺得她事業成功,老公就得多顧家。可這老公呢,受不了事業失敗、育兒也不行的壓力,就把氣都撒在桑德拉身上了。桑德拉作為家裡的“掌權人”,還得做出讓步,可她還是會被大家指責。唉,這世道啊。
要是把電影裡那場廚房吵架做成綜藝,大家肯定都說桑德拉太強勢、自私、冷漠。大家都沒法理解真正的“高位女性”,還是老一套的男性主導的婚姻觀。就算女的比男的強,男的還是得當家,女的稍微強點就被說不會經營婚姻。這種觀念啊,真是得改改了!
電影講了一個挺複雜的故事,一個男人墜樓死了,法院對他老婆提起了訴訟,最後這女的被判無罪。但電影不僅僅是講這個案子,更重要的是展現了他們夫妻之間的關系,那種複雜的情感糾葛。
看這部電影,我感覺就像是走進了一個家庭,親眼看到了他們的生活。法庭上的審理過程,就像是給我們揭開了這個家庭的一角,讓我們看到了他們之間的真實關系。但是,這只是一個切麵,一個很小的部分,真正的婚姻生活,遠比這複雜得多。
電影裡,那個女人接受採訪的時候,我就感覺她有點“不尋常”。後來,樓上傳來大聲的音樂,她說是她老公放的,女學生就想走了。這裡我就覺得,這對夫妻之間肯定有問題。音樂那麼大聲,明顯就是老公在表達不滿嘛。
接下來的庭審戲,更是讓我看到了他們夫妻之間的矛盾。那段吵架錄音,真的是讓我印象深刻。導演把吵架戲分成兩部分,先是在廚房裡吵,然後突然轉到法庭上,只有錄音在迴蕩。這種處理方式,真的讓我感受到了那種緊張的氛圍,也讓我更加理解了他們之間的矛盾。
這部電影裡的男女主角,都是作家,生活得挺文藝的。但生活啊,它總不會一直那麼順利。孩子出了車禍,丈夫陷入了事業的泥潭,而妻子卻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行動。這種矛盾,這種掙扎,我覺得在很多家庭裡都會有。
最讓我震撼的是,這部電影裡的性別轉換。以前我們總是覺得,男性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女性是家庭的照顧者。但這部電影卻讓我們看到,當男性陷入困境,女性也可以站出來,承擔起家庭的責任。這種反轉,真的讓我看到了女性的力量和堅韌。
還有,這部電影也讓我思考了“我”和“我們”的關系。在家庭裡,我們總是為了“我們”而犧牲“我”,但有時候,我們也需要為了自己的幸福和夢想去努力。這種平衡,真的很難把握。
反復看了好幾遍,每次都有新的感觸,真的讓人欲罷不能!
首先得誇誇這部電影的劇本,簡直是太神奇了!每個細節都設計得恰到好處,臺詞精鍊得讓人拍案叫絕。而且,演員們的表演也超級棒,尤其是女主角,她的表演真是太有層次了,讓人看了又看,完全停不下來。
女主角聰明、強大、堅定,簡直就是女強人的代表。她面對壓力從不退縮,處理事情總是那麼果斷,而且從來不會用受害者的心態去面對問題。我真的太佩服她了!
在電影中,她對待生活的態度也讓我深受啟發。她信奉行動,不糾結於過去,也不糾結於細枝末節。她覺得什麼樣的行動對當下最好,就直接去做,這種果敢和決斷力真的讓人佩服。
而且,她還是個雙性戀,這個設定也太酷了!我覺得這反映了當代很多人對性的態度和對婚姻制度的看法。她不信夫妻互惠那一套,她信奉的是自己管好自己的部分。這種獨立和自主的精神真的太贊了!
無論是劇情、演員表演還是角色塑造都讓人印象深刻。看完之後,我對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啟發。
影片中有大量的庭審戲,妻子在法庭上不得不回憶和講述他們的婚姻生活細節。這種在公共領域展示私人糾紛的做法,讓社會將自己的道德觀強加於女性或男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妻子和丈夫在性格和特質上有所對調,這種對調並沒有讓妻子獲得更多權力,反而讓她在丈夫去世後顯得更為可疑,受到更多的質疑和指責。
影片的情節並不複雜,但卻通過懸疑的敘事手法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讓觀眾對性別、權力等議題有了更深的思考。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更是一個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和思考的平台。
影片講述了夫妻間的情感糾葛,以及一場法庭審判如何進一步撕裂這個家庭。電影通過丈夫的墜亡事件,展示了人生境遇的下行和家庭面臨的巨大挑戰。
首先,電影展現了男主薩穆埃爾的人生下墜。他與妻子桑德拉的一段激烈爭吵錄音,揭示了他們夫妻關系的裂痕。爭吵中,他們互揭傷疤,曾經的過錯和不滿都被放大。薩穆埃爾面臨著生活的種種困境,包括兒子的受傷、妻子的疏遠、創作的挫敗等,這些不幸讓他陷入絕望,無法找到出路。
然後,電影通過法庭審判進一步揭示了家庭內部的矛盾和紛爭。庭審過程中,夫妻之間的私密問題被公之於眾,桑德拉和丹尼爾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法官、檢察官和陪審團的目光都聚焦在他們身上,試圖從他們的言語和行為中找出真相。然而,這種公開審判的方式卻給家庭帶來了更大的傷害。桑德拉的每一個舉動都被解讀和評判,她的隱私和尊嚴被剝奪。丹尼爾也在這種環境下開始懷疑自己的記憶和母親的清白,家庭關系變得更加緊張。
最終,雖然桑德拉在法庭上勝訴,獲得了無罪的宣判,但這場審判並沒有帶來任何實感。家庭仍然失去了薩穆埃爾,而家庭的瑣事和矛盾也被公眾所知曉。這場審判似乎並沒有任何贏家,反而讓家庭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說到婚姻的複雜和殘酷,有兩部電影特別引人深思:《婚姻生活》和《革命之路》。
《婚姻生活》就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婚姻裡的真實面貌。在這部電影裡,婚姻看起來就像一個完美的烏托邦,但實際上它有很多要求,讓人們不得不壓抑真實的自己。這種壓抑和約束讓人感覺很累,甚至會想要逃離。婚姻裡的謊言和忍耐,就像是平靜表面下的暗流湧動,有時候甚至會爆發出精神或肉體的暴力。但有趣的是,當主角們離婚後,他們反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重新感受到了熱情和真誠。這真是一種諷刺,但也揭示了婚姻中難以言說的複雜關系。
而《革命之路》則更具體地展現了婚姻對於中產階層夫妻的影響。對女主來說,婚姻意味著她可能一輩子都得圍著灶臺和孩子轉,失去自我價值。對男主來說,他可能會變成一個平庸的社會成員,失去曾經的夢想。他們的矛盾在於,女主想要逃離這種生活,而男主卻只是想要試試。當男主發現體製給他一點甜頭時,他就放棄了反抗。這部電影還揭示了鄰居們對於這對夫妻試圖改變生活的恐懼和不安,因為他們害怕面對自己生活的空虛和絕望。
相比之下,《墜惡真相》似乎同時涉及了這兩部電影所探討的問題。它不僅描繪了夫妻長久相處帶來的冷漠和缺失感,還從更廣闊的角度去探討了真相的不可接近性,即使是當事人也很難看清真相。
這三部電影都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婚姻的複雜和殘酷,讓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婚姻的真諦和價值。
之前,我總認為太理智的人不適合結婚,但現實中理智的夫妻也能過得很幸福。不過,幸福不幸福這事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
說到愛情,最特別的就是那種不計回報的付出感。熱戀時,大家都這樣,但感覺一消失,關系就可能出問題。有些人帶著這種感情進入婚姻,卻發現婚姻的路還很長,充滿挑戰。
這部電影裡的夫妻,他們曾經海誓山盟,但現在卻吵得不可開交。丈夫抱怨妻子不關心家庭和孩子,妻子則反駁說丈夫自己的決定導致了現在的局面。法庭上播放的錄音讓我們看到了婚姻中的殘酷一面,甚至讓我們對丈夫的死因產生懷疑。
這部電影和其他關於婚姻的電影一樣,都展示了婚姻中的真實爭吵和困難。這些爭吵看起來那麼真實,讓我們感到心寒,但又覺得深有同感。因為愛情和婚姻裡,男女的感情是無法衡量的,這也是它們神秘的地方。
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婚姻並不是只有浪漫和美好,它也有殘酷和悲涼的一面。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逃避婚姻,而是要更加珍惜和經營它。認識到婚姻的真相,我們才能更好地面對它,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故事裡的女主角桑德拉,一個德國妹子在法國生活,面對異國文化和多語言環境的挑戰,簡直是難上加難。她得應付複雜的交流,還得處理轉譯過程中的信息增減,真心不容易。尤其是當她陷入親密關系的困境,或者接受審判者的質詢時,語言障礙簡直就成了她的噩夢。
看著桑德拉在電影裡摸索發音、艱難切換語言的樣子,我都能感受到她的困惑和尷尬。導演特里耶把這種語言的窘境通過視覺和聽覺元素展現得淋漓盡致,真的讓我看到了電影藝術的魅力。
更讓我覺得有趣的是,特里耶在片場會根據情況選擇最適合的風格策略,而且她的電影語言基本源於女性的直覺,這點真的挺酷的。她試圖跨越隔閡,翻譯那些最隱秘、最微妙的東西,讓我想到了女性主義學者露易絲·馮·弗洛圖的話,譯者和女性確實有相似的處境和力量。
說到觀影體驗,我覺得華語觀眾看這部電影時,確實得適應不同的語言環境,盯著字幕看。但這也是一種有趣的體驗,畢竟這種文化隔閡正是電影想要探討的主題之一。我們和女主角桑德拉在某種程度上挺像的,都得在不熟悉的語言環境中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