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2》上映了,我帶著對第一部作品的喜愛和期待走進電影院。然而,觀影後的感覺卻是複雜的。相較於第一部作品的震撼與驚喜,這次的續集顯得相對寡淡。
首先,從美學層面來看,雖然新場景如皇帝莊園和光頭二公子的私宅都各有特色,但整體上並沒有像第一部那樣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沙蟲從超級巨大的怪獸變成了可控的交通工具,太空部分幾乎為零,這也讓影片少了一些宏大的感覺。
而在劇情和角色設計上,《沙丘2》則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首先是反派的設計,他們的失敗過於簡單和直接,沒有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角團的成長也顯得異常簡單,缺乏必要的鋪墊和成長過程。師父和楞頭大哥的角色轉變也讓人大跌眼鏡,與第一部中的形象大相徑庭。
至於主角王子本人,雖然他在影片中經歷了一些挑戰,但觀眾並沒有看到他在技能、情感或心智上的明顯成長。他學會了騎沙蟲,但這並沒有展現出他能力上的飛速成長。近身戰和戰術謀略方面也沒有明顯的提昇,讓人有些失望。
總的來說,《沙丘2》並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水平。雖然它仍然有一些亮點,但整體上卻顯得平淡無奇。如果你是《沙丘》系列的粉絲,或許仍然可以從中找到一些樂趣;但如果你是一個普通的觀眾,可能會對這部作品感到有些失望。希望下一部作品能夠彌補這次的遺憾,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震撼。
故事續接前作,厄崔迪家族遭滅族後,保羅與母親傑西卡深入沙漠,尋求弗雷曼人的認可。而關鍵就在於保羅是否為傳說中的救世主。這種彌賽亞式的傳說,帶有濃厚的神話和宗教色彩,影片也巧妙地融入了各種神話和神秘主義元素。
然而,《沙丘》系列卻呈現出“反救世主”的敘事。保羅始終抗拒這一身份,質疑預言的真實性。到了《沙丘2》,這種意味更加濃厚,甚至達到了“反神話”的境地。影片展現了救世主傳說的製造過程,如神示、神諭和神蹟,從而揭示了神話背後的真相。
維倫紐瓦成功地將神話與現實、信仰與懷疑、掌控與背反融為一體,為觀眾呈現了一部充滿哲學思考的科幻巨作。這也是《沙丘》系列能夠吸引眾多觀眾的關鍵所在。
沙蟲死亡時釋放的生命之水對女人危險,對男人致命。然而,保羅在傑西卡安排下喝下此水,復活後成為弗雷曼人心中的“神蹟”。
保羅順應這個“人造神話”,成為救世主。他喝下生命之水後蘇醒,宣告自己為唯一真神,成為“成為神話”的關鍵節點。這場戲讓人感受到恐懼與臣服,與之前的震撼、動容場景截然不同。
保羅並未通過決鬥取得領導地位,而是利用生命之水獲得的先知力量,揭示弗雷曼人的過去記憶。這些簡單卻深刻的記憶使弗雷曼人真正視他為救世主。
《沙丘》系列通過這一情節展現了反神話的核心:真正讓人信服的並非未來的預言,而是看見過去的全民記憶。維倫紐瓦巧妙地對調了“過去”與“未來”的意義,讓“過去”成為決定未來的關鍵。
科幻片常預示未來,但維倫紐瓦卻用銀幕上的“製造神話”來顛覆傳統。電影“我即未來”的宣傳語正是這種反神話的隱喻,強調“我”的重要性,而非單純的“未來”。正如《沙丘》所言:“恐懼過後,唯我獨存。”這正是“我即未來”所要傳達的深意。
在遙遠的未來世界,人類科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星際旅行成為常態。各大家族勢力割據外星球,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然而,一場智械挑戰人類地位的戰爭讓人類付出了巨大代價,從此禁止了智械的製造和使用。同時,冷兵器成為近身格鬥的首選,而屏蔽場技術的發展也改變了戰爭形態。
柯瑞恩戰爭後,柯瑞諾家族憑借強大的薩多卡軍隊崛起為星際帝國的統治者,定都凱坦星。薩多卡作為忠誠的軍事力量,以其冷酷無情的作戰風格聞名。與此同時,宇航公會的成立標誌著公會紀元的開始,它與帝國和蘭茲拉德共同構成了大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厄崔迪家族的雷託公爵成為蘭茲拉德中的新星。他的妻子傑西卡是貝尼?傑瑟裡特姐妹會的高階成員,她的任務是與雷託結婚育種。然而,她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哈克南男爵的女兒。姐妹會作為一個神秘的女性宗教組織,擁有強大的宗教和政治影響力,致力於挖掘人類身心的潛力。
保羅亞崔迪在精英鬥士與政治智者的培育下茁壯,更常夢見神秘沙漠星球與原住民。貝尼傑瑟裡特聖母對他產生興趣,安排致命測試,保羅以驚人毅力通過,被初步認定為救世主。
雷託公爵因人氣高漲成皇帝眼中釘,被迫接管厄拉科斯星。此星雖環境惡劣,卻是珍稀香料唯一產地,開採困難且危險,常由沙蟲守護。雷託認識到危險,決定與原住民弗雷曼人結盟。
然而,皇家與哈克南家族聯軍突襲,厄崔迪家族遭遇背叛。嶽醫生因妻被綁成間諜,關閉屏蔽場,助聯軍殺戮。他更下藥迷倒雷託,設下毒計,希望二人同歸於盡。雷託為救家族,答應配合演出,一場生死較量即將上演。
在沙漠流亡中,保羅母子被弗雷曼人部落【泰布穴地】擒獲。初時部落對他們充滿敵意,但保羅在晶牙匕戰鬥中獲勝,展現實力,終獲接納。母子與部落長期遷徙中互相學習,保羅甚至駕馭沙蟲成為騎士,取代首領。
傑西卡經受住生命之水的考驗,成為聖母。生命之水是劇毒液體,卻能讓飲用者與族群智慧共享。保羅後來娶契尼為姬妾,育有一子雷託二世。加妮的追隨使保羅吸食大量香料,激發預視能力,自稱為【穆哈迪布】,成為弗雷曼人的救世主。然而,他也意識到宗教狂熱可能帶來的雙刃劍效應。
視線轉向哈克南家族和帕迪沙皇帝。哈克南男爵整頓厄拉科斯,但香料礦脈仍由弗雷曼人控制。皇帝疑心哈克南,派出間諜監視。兩派雖貌合神離,但共同敵人使他們團結。聯軍鎮壓弗雷曼人失敗,保羅復仇,帶領弗雷曼人反攻,摧毀哈克南家族勢力。最終,保羅逼迫帕迪沙皇帝退位,娶其女伊勒琅公主,史稱【厄拉科斯事變】。
保羅專政激起多方反抗。宇航公會因香料壟斷受損,姐妹會因救世主基因純正性受威脅,特雷亞拉克斯則因政治中立立場反對保羅。保羅內部亦存紛爭,伊如蘭公主爭奪繼承權,弗瑞曼信眾中亦有異議。
在保羅統治的第12年,反對勢力秘密集會,策劃推翻其統治。宇航公會提出陽謀與暗殺并行,特雷亞拉克斯代表斯凱特爾向保羅獻上復活為死靈的鄧肯,意圖刺殺。保羅雖識破偽裝,仍因好奇心前往陷阱,遭遇埋伏和熔岩彈襲擊,雖逃脫但失明。
失明後的保羅預視能力更強,引發民眾崇拜。他揪出幕後黑手柯巴,安排阿麗亞觀察民眾反應以找出同黨。不久,加妮為保羅誕下龍鳳胎後去世,保羅悲痛中喚醒了鄧肯生前的記憶,行刺計劃破產。斯凱特爾提出復活加妮,但被保羅拒絕。
這一系列事件凸顯了保羅統治的危機與挑戰,以及他堅定的決心和強大的預視能力。雖然面臨重重困難,保羅仍努力維持自己的統治,並展現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氣。
在如今短視頻風靡、電影片長越來越長的時代,想要牢牢吸引觀眾的眼球實屬不易。但《沙丘2》做到了,它用魅力十足的反派成功地把觀眾按在了電影院裡,度過了近三個小時的時光。
這部電影的反派們可以說是各有各的“怪”。哈克南家族全員男性毛髮傳女不傳男的設定,既奇特又引人好奇。他們脫毛、渾身慘白的形象,仿佛是從另一個星球走來的異族,為電影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而貝尼·傑瑟裡特姐妹會和帕迪沙皇帝兩大陣營的反派們,也各有各的狠辣和狡猾,讓人看得過癮。
反派們的魅力不僅僅在於他們的外貌和設定,更在於他們在電影中的表現。他們與主角的對決,每一次都讓人熱血沸騰。無論是智謀的較量還是武力的比拼,都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當反派們被打敗時,那種快感簡直讓人欲罷不能。
當然,一部電影的成功不僅僅依賴於反派的表現。《沙丘2》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巧妙的改編和創新,讓故事更加緊湊和刺激。同時,導演和演員們的出色表現也為電影增色不少。
想當年好萊塢靠著一幫外國電影人撐起了半邊天。那些從歐洲跑過來的導演像弗裡茨·朗、比利·懷爾德這些大佬,給好萊塢定了調子。那時候的好萊塢,真就是個文化大熔爐,把全世界的電影精英都招來了。
可現在呢,到了21世紀,好萊塢咋就變得這麼保守了?除了那“墨西哥三傑”給商業片帶來點新意,其他非英語文化的導演都少得可憐。直到那兩部《沙丘》出來,大家才發現,原來還有個叫丹尼·維倫紐瓦的家伙,這哥們兒在好萊塢裡可是風生水起。
這維倫紐瓦其實是個加拿大人,法語說得溜溜的。他在蒙特利爾學電影的時候,才開始學英語的。別看他這樣,他可是加拿大法語電影裡的明日之星呢,而且拍商業片也是一把好手。他的電影看著就讓人覺得有內涵,不像有些導演進了好萊塢就被同化了。
這《沙丘》兩部曲簡直就是維倫紐瓦的代表作。現在的好萊塢大片都馬戲團似的,人物停下來就是為了交代劇情,動起來就是一頓亂打。可《沙丘》呢,它不搞這些,它就用色調、氣勢、音樂這些東西,把觀眾的情緒都調動起來了。這樣的開場方式,在好萊塢裡真是少之又少。
所以我得說,維倫紐瓦這哥們兒真是個有膽識、有自信的導演。他能把這種電影美學用在兩億美金的大制作裡,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沙丘》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好萊塢的新希望,也讓我們看到了電影藝術的無限可能。
故事方面,其實有點老套,就是那種天選之子一路開掛,最後走上人生巔峰的套路。聽起來像是爽文,沒錯,它確實是按照爽文的節奏來推進的。但導演維倫紐瓦還是很注重這個系列的儀式感,所以主角開掛的過程並不會顯得太輕浮。
動作戲也挺爽的,但又不是那種純粹的爽。它更像是物理實驗過程的展示,每個動作都有它的物理效應。開槍、放炮或者近身搏鬥,都是在展示這顆星球上的物理法則。這電影雖然不是純動作片,但裡面的動作戲絕對能讓動作片迷們過癮。特別是保羅帶著弗雷曼人從沙子裡突然跳出來刺殺那段,再配上他那兜帽造型,簡直有種《刺客信條》的即視感。
弗雷曼人的設定也挺有意思的,他們原型像是阿拉伯人,吃那種能致幻的香料,還向往什麼天國,這些都跟歷史上的阿薩辛派挺像的。現在哈以衝突那麼緊張,這部電影感覺像是在給阿拉伯世界那邊加油鼓勁。不過反派哈克南男爵的名字又讓人聯想到另一場戰爭的發起者,真是有點意思。
主角的升級之路挺順利的,從被弗雷曼人懷疑的外來者,到最後成為天選之子,實現預言。維倫紐瓦這次還加了點喜劇元素,讓電影沒那麼嚴肅。哈維爾巴登演的那個角色就是搞笑擔當,他跟保羅的互動特別逗,總能讓我想到其他喜劇片裡的經典橋段。
電影裡的A故事和B故事也挺有意思的。大部分電影都是A故事遇到困境時,B故事來救場,最後兩條線交匯,給觀眾一個大驚喜。但《沙丘》不一樣,它的AB故事線是反著來的。A故事就是保羅一路升級,順風順水;B故事則是保羅和契妮的感情線,還有他的內心成長,這條線波折比較多。最後兩條線一個向上一個向下,形成了挺有意思的對比。
看得我熱血沸騰!最後那段,契妮獨自離開保羅,走向沙丘召喚沙蟲回家的畫面,震撼到不行。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定格在契妮那張充滿複雜情緒的臉上,看著就讓人心疼。
原著裡,契妮跟保羅爭的是他身邊的位置,但電影裡,她選擇離開,是因為對保羅的命運感到心碎。這種改編讓故事更有深度,也更能觸動人心。
說實話,我一直不太明白為啥美中國人這麼迷《沙丘》這個題材。但看完電影後,我算是有點明白了。《沙丘》其實就是美國的“民族神話”,它回答了一個關鍵問題:“我們是誰?”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沒有太多歷史,但它有自己的理念。這理念就是:不管你來自哪裡,只要來到美國,你就是個新的人,這裡是你的新天地。
所以美國的“神話”就是進步主義,向前看。這也解釋了為啥科幻能在美國這麼火,因為它跟美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是一致的——重要的是你以後會成為誰,而不是你以前是誰。
《沙丘2》不僅是一部好看的科幻片,還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如果你還沒看過,強烈推薦你去看看!
從浩渺沙漠到狹小斗室,再到莊嚴肅穆的宮殿和熱血沸騰的鬥場,每個場景都設計得別出心裁,美到令人窒息。
電影裡的未來感和復古風結合得恰到好處,建築、飛船、機甲、裝備、服飾都充滿了獨特的魅力。這種兩極化的碰撞,跟那些千篇一律的科幻大片比起來,簡直就像一股清流。
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真是厲害,他曾經說過想把《沙丘》拍成與眾不同的《星球大戰》。現在看來,他確實做到了。電影的視覺呈現簡直是一絕,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看完《沙丘2》,我得說,這確實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科幻大片。但可能是因為第一部鋪墊得太多,感覺續作在驚喜方面稍微欠缺了一點。不過,這並不影響它成為一部合格的科幻作品。
整部電影依然保持著那種古老而莊嚴的神像氣質,每一幀畫面都美得讓人驚嘆。牛蛙導演真的是在努力營造一種儀式感,讓觀眾們都能感受到這部電影的莊嚴和神秘。
跟第一部相比,第二部在氣質上有了明顯的變化。第一部更像是山上神龕裡的小神像,而第二部則像是地下甬道裡的巨像,讓人眼前一亮。那些在第一部裡只是驚鴻一瞥的綺麗景觀,在續作裡都有了更充分的展示空間。
特別是那些戰爭場面,簡直就是一場視覺盛宴!牛蛙導演把沙丘星球的自然景觀和戰鬥場景完美結合,讓人看得熱血沸騰。無論是弗雷曼人和哈克南人的伏擊戰,還是哈克南家族的決鬥會,都讓人感受到了電影的緊張感和壓迫感。
導演對演員的選擇也是相當到位。奧斯汀巴特勒在片中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完全擺脫了之前油膩的形象。看來哈克南家族真的是男人的最佳醫美啊!
作為《沙丘》的續集,它完美地延續了前作的故事線,把我們帶進了那個神秘又危險的沙丘世界。這次,阿特雷迪斯家族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發展。
不過說實話,電影為了壓縮時長,確實省略了不少原著小說裡的精彩情節和人物。比如那個超有特色的阿利婭·阿特雷迪斯,在電影裡幾乎沒啥正面鏡頭,真是有點遺憾。還有保羅的第一個孩子,他在小說裡可是個重要角色,但在電影裡卻完全消失了。
不過,就算有這些遺憾,電影《沙丘2》還是給了我很多驚喜。它成功地展現了沙丘世界的宏大與神秘,讓我們感受到了那種獨特的科幻氛圍。同時,電影裡的角色也塑造得相當立體,他們的情感糾葛和權力鬥爭都讓我看得津津有味。
我覺得,《沙丘2》不僅僅是一部科幻片,它還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考的作品。它讓我們思考什麼是權力、什麼是正義,以及我們如何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沙丘2》作為續作與前作《沙丘》相比,這部新片似乎在某些方面出現了退步。
首先,從劇作角度來看,《沙丘2》似乎過於追求好萊塢式的敘事動力,導致敘事節奏過快,情節跳躍,給人一種流水賬的感覺。與前作相比,這種快速的敘事方式使得觀眾難以深入體驗故事的深度和內涵。
其次,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原本在《沙丘》中展現出的弗雷曼人精神特質的契妮,在《沙丘2》中雖然成為了敘事的重要角色,但她的形象卻被塑造得過於單一,缺乏深度和複雜性。相比之下,保羅的形象則顯得更為扁平,缺乏立體的成長轉變,使得觀眾難以真正產生共鳴。
此外,影片在情節設置上也存在不足。原本應該成為故事核心的保羅的成長與轉變,被簡化為了一場預先張揚的勝利。這種處理方式不僅削弱了故事的衝突和張力,也使得觀眾對保羅的角色發展感到失望。
最後,《沙丘2》在視覺和聽覺上也與前作有所不同。雖然特效和場面都相當出色,但某些造型和場景設計卻顯得過於虛假和誇張,與原著的寫實風格相去甚遠。這種視聽的轉型雖然可能是為了迎合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片的藝術價值。
真是有點兒一言難盡,說實話,我對第一部還挺滿意的,雖然軍事方面弱了點,但整體氛圍和視覺效果都挺贊的。可這第二部,怎麼說呢,感覺差了點兒意思。
首先那些戰鬥場面看得我尷尬癌都犯了。那小分隊裝備看著挺牛,結果一上去就被人家虐得跟啥似的,毫無抵抗力。還有沙漠之主那幫人,騎個獸就覺得自己酷斃了,結果一群老弱病殘還帶著行李跳上高速運行的火車,這畫面也太違和了吧!
再來說說劇情邏輯吧,哈克南貴族對奴隸的態度也太隨意了,簡直就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還有核武庫那個設定,簡直就是反派強行降智。最後結尾大戰,導彈洗地的時候我都分不清誰是侵略者了,然後一波重騎兵就虐殺了對面號稱宇宙最強軍團,這表現簡直就像古惑仔街頭鬥毆一樣。
還有,這電影裡的星際時代設定也有點兒扯。都星際時代了,還寄送手寫信件,這導演或者原作者是有多執著啊!而且因為這封信,我才發現反派連對方與其他星際之間的實物貿易都無法阻止,這設定也太不合理了吧。
最後說說結尾吧,那鬥雞的時候女主為啥不上去給男主一刀,我想大家肯定都盼著呢,說不定這樣能挽救一下這部作品之前的愚蠢。
總的來說《沙丘2》跟第一部比起來,真的是差了不少。雖然畫面和特效還不錯,但劇情和邏輯上的漏洞太多了,看得人有點兒難受。希望導演在拍第三部的時候能好好反思一下。
從配樂到視覺效果,都讓人看得過癮。尤其是那些震撼的場景,簡直就像是在看一場視覺盛宴。但是,看完之後我卻覺得心裡有點堵,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仔細想了想,問題出在角色塑造上。雖然電影裡有很多角色,但是他們都像是木偶一樣,沒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就算是主角保羅,也只是被推著往前走,沒有自己的主見和動機。這樣的角色,怎麼能讓人產生共鳴呢?
相比之下《星河戰隊》就好得多。角色雖然也是基於類型片的刻板印象創造的,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情感。觀眾可以看到他們的成長和變化,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樣的角色,才能讓人真正投入到電影中去。
反觀《沙丘2》過於注重反思和批判,而且也做得不夠深入。它試圖通過描繪一個極端的世界來表達對“造神霸權”和“狂熱情緒”的反思,但是因為沒有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角色,所以這種反思就顯得很空洞,沒有說服力。
尤其是那些戰爭場面,簡直讓我看得一頭霧水。敵人發現保羅後,居然還要保持著那種奇怪的姿態去維持所謂的“儀式感”和“壓迫感”,這簡直太兒戲了!我覺得維倫紐瓦在處理這些場面的時候,可能沒有想清楚戰爭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所以拍出來的效果就很幼稚,讓人難以接受。
總之《沙丘2》在視覺效果挺不錯,但角色塑造不太好。
影片聚焦於保羅,一個被命運選中的少年。與眾多英雄成長故事不同,《沙丘2》並沒有過多渲染保羅如何戰勝困難,而是深入探討了保羅為何必須走上這條封神之路,以及命運是如何一步步推動他到達這個位置的。保羅自身的掙扎、母親和弗雷曼人的期望、契尼的獨立審慎以及哈克南人的異動,都成為了推動他前進的力量。
首先,電影對沙丘1的結尾進行了改動,將保羅與詹米的決鬥提前到了沙漠中。這一改動雖然增加了戲劇性,但卻帶來了一系列邏輯問題。比如,哈克南人追擊弗里曼人的情節顯得毫無邏輯,而且巫婆用石頭砸死敵人的場景也顯得匪夷所思。此外,電影完全拋棄了泰布地穴的生活場景,導致弗里曼人的文化特色在電影中幾乎消失殆盡。原著中對於水的節約、互相支持的風俗文化,以及弗里曼人的秘密名字等設定,都在電影中失去了意義。
其次,電影的時間線被大大加速。在原著中,保羅經歷了多年的奮鬥才贏得了弗里曼人的認可,並且和契尼有了孩子。而在電影中,這一切似乎都發生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得故事的說服力大打折扣。保羅的妹妹在原著中已經是4歲的孩子,但在電影中卻還沒出生。這樣的改動不僅讓故事的連貫性受到影響,也讓角色之間的關系變得模糊不清。
再者,電影中的斯蒂爾格形象與原著大相徑庭。原著中的斯蒂爾格是一個尊重傳統、智慧且善於思索的領袖。而在電影中,他卻成了一個對保羅頂禮膜拜的小丑形象。這樣的改動不僅讓角色的魅力大打折扣,也讓整個故事的氣氛變得沉重而壓抑。
最後,關於保羅的預言能力,電影也進行了不恰當的改編。在原著中,保羅的預言是複雜而深刻的,他看到了自己帶來的殘酷未來,也看到了通向未來的種種片段。而在電影中,保羅的預言卻變得簡單而膚淺,甚至有點搞笑。這樣的改動不僅削弱了保羅角色的深度,也讓整個故事的神秘感大打折扣。
《沙丘2》上映了,我帶著對第一部作品的喜愛和期待走進電影院。然而,觀影後的感覺卻是複雜的。相較於第一部作品的震撼與驚喜,這次的續集顯得相對寡淡。
首先,從美學層面來看,雖然新場景如皇帝莊園和光頭二公子的私宅都各有特色,但整體上並沒有像第一部那樣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沙蟲從超級巨大的怪獸變成了可控的交通工具,太空部分幾乎為零,這也讓影片少了一些宏大的感覺。
而在劇情和角色設計上,《沙丘2》則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首先是反派的設計,他們的失敗過於簡單和直接,沒有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角團的成長也顯得異常簡單,缺乏必要的鋪墊和成長過程。師父和楞頭大哥的角色轉變也讓人大跌眼鏡,與第一部中的形象大相徑庭。
至於主角王子本人,雖然他在影片中經歷了一些挑戰,但觀眾並沒有看到他在技能、情感或心智上的明顯成長。他學會了騎沙蟲,但這並沒有展現出他能力上的飛速成長。近身戰和戰術謀略方面也沒有明顯的提昇,讓人有些失望。
總的來說,《沙丘2》並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水平。雖然它仍然有一些亮點,但整體上卻顯得平淡無奇。如果你是《沙丘》系列的粉絲,或許仍然可以從中找到一些樂趣;但如果你是一個普通的觀眾,可能會對這部作品感到有些失望。希望下一部作品能夠彌補這次的遺憾,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和震撼。
故事續接前作,厄崔迪家族遭滅族後,保羅與母親傑西卡深入沙漠,尋求弗雷曼人的認可。而關鍵就在於保羅是否為傳說中的救世主。這種彌賽亞式的傳說,帶有濃厚的神話和宗教色彩,影片也巧妙地融入了各種神話和神秘主義元素。
然而,《沙丘》系列卻呈現出“反救世主”的敘事。保羅始終抗拒這一身份,質疑預言的真實性。到了《沙丘2》,這種意味更加濃厚,甚至達到了“反神話”的境地。影片展現了救世主傳說的製造過程,如神示、神諭和神蹟,從而揭示了神話背後的真相。
維倫紐瓦成功地將神話與現實、信仰與懷疑、掌控與背反融為一體,為觀眾呈現了一部充滿哲學思考的科幻巨作。這也是《沙丘》系列能夠吸引眾多觀眾的關鍵所在。
沙蟲死亡時釋放的生命之水對女人危險,對男人致命。然而,保羅在傑西卡安排下喝下此水,復活後成為弗雷曼人心中的“神蹟”。
保羅順應這個“人造神話”,成為救世主。他喝下生命之水後蘇醒,宣告自己為唯一真神,成為“成為神話”的關鍵節點。這場戲讓人感受到恐懼與臣服,與之前的震撼、動容場景截然不同。
保羅並未通過決鬥取得領導地位,而是利用生命之水獲得的先知力量,揭示弗雷曼人的過去記憶。這些簡單卻深刻的記憶使弗雷曼人真正視他為救世主。
《沙丘》系列通過這一情節展現了反神話的核心:真正讓人信服的並非未來的預言,而是看見過去的全民記憶。維倫紐瓦巧妙地對調了“過去”與“未來”的意義,讓“過去”成為決定未來的關鍵。
科幻片常預示未來,但維倫紐瓦卻用銀幕上的“製造神話”來顛覆傳統。電影“我即未來”的宣傳語正是這種反神話的隱喻,強調“我”的重要性,而非單純的“未來”。正如《沙丘》所言:“恐懼過後,唯我獨存。”這正是“我即未來”所要傳達的深意。
在遙遠的未來世界,人類科技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星際旅行成為常態。各大家族勢力割據外星球,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然而,一場智械挑戰人類地位的戰爭讓人類付出了巨大代價,從此禁止了智械的製造和使用。同時,冷兵器成為近身格鬥的首選,而屏蔽場技術的發展也改變了戰爭形態。
柯瑞恩戰爭後,柯瑞諾家族憑借強大的薩多卡軍隊崛起為星際帝國的統治者,定都凱坦星。薩多卡作為忠誠的軍事力量,以其冷酷無情的作戰風格聞名。與此同時,宇航公會的成立標誌著公會紀元的開始,它與帝國和蘭茲拉德共同構成了大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厄崔迪家族的雷託公爵成為蘭茲拉德中的新星。他的妻子傑西卡是貝尼?傑瑟裡特姐妹會的高階成員,她的任務是與雷託結婚育種。然而,她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哈克南男爵的女兒。姐妹會作為一個神秘的女性宗教組織,擁有強大的宗教和政治影響力,致力於挖掘人類身心的潛力。
保羅亞崔迪在精英鬥士與政治智者的培育下茁壯,更常夢見神秘沙漠星球與原住民。貝尼傑瑟裡特聖母對他產生興趣,安排致命測試,保羅以驚人毅力通過,被初步認定為救世主。
雷託公爵因人氣高漲成皇帝眼中釘,被迫接管厄拉科斯星。此星雖環境惡劣,卻是珍稀香料唯一產地,開採困難且危險,常由沙蟲守護。雷託認識到危險,決定與原住民弗雷曼人結盟。
然而,皇家與哈克南家族聯軍突襲,厄崔迪家族遭遇背叛。嶽醫生因妻被綁成間諜,關閉屏蔽場,助聯軍殺戮。他更下藥迷倒雷託,設下毒計,希望二人同歸於盡。雷託為救家族,答應配合演出,一場生死較量即將上演。
在沙漠流亡中,保羅母子被弗雷曼人部落【泰布穴地】擒獲。初時部落對他們充滿敵意,但保羅在晶牙匕戰鬥中獲勝,展現實力,終獲接納。母子與部落長期遷徙中互相學習,保羅甚至駕馭沙蟲成為騎士,取代首領。
傑西卡經受住生命之水的考驗,成為聖母。生命之水是劇毒液體,卻能讓飲用者與族群智慧共享。保羅後來娶契尼為姬妾,育有一子雷託二世。加妮的追隨使保羅吸食大量香料,激發預視能力,自稱為【穆哈迪布】,成為弗雷曼人的救世主。然而,他也意識到宗教狂熱可能帶來的雙刃劍效應。
視線轉向哈克南家族和帕迪沙皇帝。哈克南男爵整頓厄拉科斯,但香料礦脈仍由弗雷曼人控制。皇帝疑心哈克南,派出間諜監視。兩派雖貌合神離,但共同敵人使他們團結。聯軍鎮壓弗雷曼人失敗,保羅復仇,帶領弗雷曼人反攻,摧毀哈克南家族勢力。最終,保羅逼迫帕迪沙皇帝退位,娶其女伊勒琅公主,史稱【厄拉科斯事變】。
保羅專政激起多方反抗。宇航公會因香料壟斷受損,姐妹會因救世主基因純正性受威脅,特雷亞拉克斯則因政治中立立場反對保羅。保羅內部亦存紛爭,伊如蘭公主爭奪繼承權,弗瑞曼信眾中亦有異議。
在保羅統治的第12年,反對勢力秘密集會,策劃推翻其統治。宇航公會提出陽謀與暗殺并行,特雷亞拉克斯代表斯凱特爾向保羅獻上復活為死靈的鄧肯,意圖刺殺。保羅雖識破偽裝,仍因好奇心前往陷阱,遭遇埋伏和熔岩彈襲擊,雖逃脫但失明。
失明後的保羅預視能力更強,引發民眾崇拜。他揪出幕後黑手柯巴,安排阿麗亞觀察民眾反應以找出同黨。不久,加妮為保羅誕下龍鳳胎後去世,保羅悲痛中喚醒了鄧肯生前的記憶,行刺計劃破產。斯凱特爾提出復活加妮,但被保羅拒絕。
這一系列事件凸顯了保羅統治的危機與挑戰,以及他堅定的決心和強大的預視能力。雖然面臨重重困難,保羅仍努力維持自己的統治,並展現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氣。
在如今短視頻風靡、電影片長越來越長的時代,想要牢牢吸引觀眾的眼球實屬不易。但《沙丘2》做到了,它用魅力十足的反派成功地把觀眾按在了電影院裡,度過了近三個小時的時光。
這部電影的反派們可以說是各有各的“怪”。哈克南家族全員男性毛髮傳女不傳男的設定,既奇特又引人好奇。他們脫毛、渾身慘白的形象,仿佛是從另一個星球走來的異族,為電影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而貝尼·傑瑟裡特姐妹會和帕迪沙皇帝兩大陣營的反派們,也各有各的狠辣和狡猾,讓人看得過癮。
反派們的魅力不僅僅在於他們的外貌和設定,更在於他們在電影中的表現。他們與主角的對決,每一次都讓人熱血沸騰。無論是智謀的較量還是武力的比拼,都讓觀眾看得津津有味。尤其是當反派們被打敗時,那種快感簡直讓人欲罷不能。
當然,一部電影的成功不僅僅依賴於反派的表現。《沙丘2》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巧妙的改編和創新,讓故事更加緊湊和刺激。同時,導演和演員們的出色表現也為電影增色不少。
想當年好萊塢靠著一幫外國電影人撐起了半邊天。那些從歐洲跑過來的導演像弗裡茨·朗、比利·懷爾德這些大佬,給好萊塢定了調子。那時候的好萊塢,真就是個文化大熔爐,把全世界的電影精英都招來了。
可現在呢,到了21世紀,好萊塢咋就變得這麼保守了?除了那“墨西哥三傑”給商業片帶來點新意,其他非英語文化的導演都少得可憐。直到那兩部《沙丘》出來,大家才發現,原來還有個叫丹尼·維倫紐瓦的家伙,這哥們兒在好萊塢裡可是風生水起。
這維倫紐瓦其實是個加拿大人,法語說得溜溜的。他在蒙特利爾學電影的時候,才開始學英語的。別看他這樣,他可是加拿大法語電影裡的明日之星呢,而且拍商業片也是一把好手。他的電影看著就讓人覺得有內涵,不像有些導演進了好萊塢就被同化了。
這《沙丘》兩部曲簡直就是維倫紐瓦的代表作。現在的好萊塢大片都馬戲團似的,人物停下來就是為了交代劇情,動起來就是一頓亂打。可《沙丘》呢,它不搞這些,它就用色調、氣勢、音樂這些東西,把觀眾的情緒都調動起來了。這樣的開場方式,在好萊塢裡真是少之又少。
所以我得說,維倫紐瓦這哥們兒真是個有膽識、有自信的導演。他能把這種電影美學用在兩億美金的大制作裡,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沙丘》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好萊塢的新希望,也讓我們看到了電影藝術的無限可能。
故事方面,其實有點老套,就是那種天選之子一路開掛,最後走上人生巔峰的套路。聽起來像是爽文,沒錯,它確實是按照爽文的節奏來推進的。但導演維倫紐瓦還是很注重這個系列的儀式感,所以主角開掛的過程並不會顯得太輕浮。
動作戲也挺爽的,但又不是那種純粹的爽。它更像是物理實驗過程的展示,每個動作都有它的物理效應。開槍、放炮或者近身搏鬥,都是在展示這顆星球上的物理法則。這電影雖然不是純動作片,但裡面的動作戲絕對能讓動作片迷們過癮。特別是保羅帶著弗雷曼人從沙子裡突然跳出來刺殺那段,再配上他那兜帽造型,簡直有種《刺客信條》的即視感。
弗雷曼人的設定也挺有意思的,他們原型像是阿拉伯人,吃那種能致幻的香料,還向往什麼天國,這些都跟歷史上的阿薩辛派挺像的。現在哈以衝突那麼緊張,這部電影感覺像是在給阿拉伯世界那邊加油鼓勁。不過反派哈克南男爵的名字又讓人聯想到另一場戰爭的發起者,真是有點意思。
主角的升級之路挺順利的,從被弗雷曼人懷疑的外來者,到最後成為天選之子,實現預言。維倫紐瓦這次還加了點喜劇元素,讓電影沒那麼嚴肅。哈維爾巴登演的那個角色就是搞笑擔當,他跟保羅的互動特別逗,總能讓我想到其他喜劇片裡的經典橋段。
電影裡的A故事和B故事也挺有意思的。大部分電影都是A故事遇到困境時,B故事來救場,最後兩條線交匯,給觀眾一個大驚喜。但《沙丘》不一樣,它的AB故事線是反著來的。A故事就是保羅一路升級,順風順水;B故事則是保羅和契妮的感情線,還有他的內心成長,這條線波折比較多。最後兩條線一個向上一個向下,形成了挺有意思的對比。
看得我熱血沸騰!最後那段,契妮獨自離開保羅,走向沙丘召喚沙蟲回家的畫面,震撼到不行。電影最後一個鏡頭,定格在契妮那張充滿複雜情緒的臉上,看著就讓人心疼。
原著裡,契妮跟保羅爭的是他身邊的位置,但電影裡,她選擇離開,是因為對保羅的命運感到心碎。這種改編讓故事更有深度,也更能觸動人心。
說實話,我一直不太明白為啥美中國人這麼迷《沙丘》這個題材。但看完電影後,我算是有點明白了。《沙丘》其實就是美國的“民族神話”,它回答了一個關鍵問題:“我們是誰?”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沒有太多歷史,但它有自己的理念。這理念就是:不管你來自哪裡,只要來到美國,你就是個新的人,這裡是你的新天地。
所以美國的“神話”就是進步主義,向前看。這也解釋了為啥科幻能在美國這麼火,因為它跟美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是一致的——重要的是你以後會成為誰,而不是你以前是誰。
《沙丘2》不僅是一部好看的科幻片,還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如果你還沒看過,強烈推薦你去看看!
從浩渺沙漠到狹小斗室,再到莊嚴肅穆的宮殿和熱血沸騰的鬥場,每個場景都設計得別出心裁,美到令人窒息。
電影裡的未來感和復古風結合得恰到好處,建築、飛船、機甲、裝備、服飾都充滿了獨特的魅力。這種兩極化的碰撞,跟那些千篇一律的科幻大片比起來,簡直就像一股清流。
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真是厲害,他曾經說過想把《沙丘》拍成與眾不同的《星球大戰》。現在看來,他確實做到了。電影的視覺呈現簡直是一絕,讓人看得目不轉睛。
看完《沙丘2》,我得說,這確實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科幻大片。但可能是因為第一部鋪墊得太多,感覺續作在驚喜方面稍微欠缺了一點。不過,這並不影響它成為一部合格的科幻作品。
整部電影依然保持著那種古老而莊嚴的神像氣質,每一幀畫面都美得讓人驚嘆。牛蛙導演真的是在努力營造一種儀式感,讓觀眾們都能感受到這部電影的莊嚴和神秘。
跟第一部相比,第二部在氣質上有了明顯的變化。第一部更像是山上神龕裡的小神像,而第二部則像是地下甬道裡的巨像,讓人眼前一亮。那些在第一部裡只是驚鴻一瞥的綺麗景觀,在續作裡都有了更充分的展示空間。
特別是那些戰爭場面,簡直就是一場視覺盛宴!牛蛙導演把沙丘星球的自然景觀和戰鬥場景完美結合,讓人看得熱血沸騰。無論是弗雷曼人和哈克南人的伏擊戰,還是哈克南家族的決鬥會,都讓人感受到了電影的緊張感和壓迫感。
導演對演員的選擇也是相當到位。奧斯汀巴特勒在片中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完全擺脫了之前油膩的形象。看來哈克南家族真的是男人的最佳醫美啊!
作為《沙丘》的續集,它完美地延續了前作的故事線,把我們帶進了那個神秘又危險的沙丘世界。這次,阿特雷迪斯家族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發展。
不過說實話,電影為了壓縮時長,確實省略了不少原著小說裡的精彩情節和人物。比如那個超有特色的阿利婭·阿特雷迪斯,在電影裡幾乎沒啥正面鏡頭,真是有點遺憾。還有保羅的第一個孩子,他在小說裡可是個重要角色,但在電影裡卻完全消失了。
不過,就算有這些遺憾,電影《沙丘2》還是給了我很多驚喜。它成功地展現了沙丘世界的宏大與神秘,讓我們感受到了那種獨特的科幻氛圍。同時,電影裡的角色也塑造得相當立體,他們的情感糾葛和權力鬥爭都讓我看得津津有味。
我覺得,《沙丘2》不僅僅是一部科幻片,它還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考的作品。它讓我們思考什麼是權力、什麼是正義,以及我們如何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沙丘2》作為續作與前作《沙丘》相比,這部新片似乎在某些方面出現了退步。
首先,從劇作角度來看,《沙丘2》似乎過於追求好萊塢式的敘事動力,導致敘事節奏過快,情節跳躍,給人一種流水賬的感覺。與前作相比,這種快速的敘事方式使得觀眾難以深入體驗故事的深度和內涵。
其次,影片在人物塑造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原本在《沙丘》中展現出的弗雷曼人精神特質的契妮,在《沙丘2》中雖然成為了敘事的重要角色,但她的形象卻被塑造得過於單一,缺乏深度和複雜性。相比之下,保羅的形象則顯得更為扁平,缺乏立體的成長轉變,使得觀眾難以真正產生共鳴。
此外,影片在情節設置上也存在不足。原本應該成為故事核心的保羅的成長與轉變,被簡化為了一場預先張揚的勝利。這種處理方式不僅削弱了故事的衝突和張力,也使得觀眾對保羅的角色發展感到失望。
最後,《沙丘2》在視覺和聽覺上也與前作有所不同。雖然特效和場面都相當出色,但某些造型和場景設計卻顯得過於虛假和誇張,與原著的寫實風格相去甚遠。這種視聽的轉型雖然可能是為了迎合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片的藝術價值。
真是有點兒一言難盡,說實話,我對第一部還挺滿意的,雖然軍事方面弱了點,但整體氛圍和視覺效果都挺贊的。可這第二部,怎麼說呢,感覺差了點兒意思。
首先那些戰鬥場面看得我尷尬癌都犯了。那小分隊裝備看著挺牛,結果一上去就被人家虐得跟啥似的,毫無抵抗力。還有沙漠之主那幫人,騎個獸就覺得自己酷斃了,結果一群老弱病殘還帶著行李跳上高速運行的火車,這畫面也太違和了吧!
再來說說劇情邏輯吧,哈克南貴族對奴隸的態度也太隨意了,簡直就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還有核武庫那個設定,簡直就是反派強行降智。最後結尾大戰,導彈洗地的時候我都分不清誰是侵略者了,然後一波重騎兵就虐殺了對面號稱宇宙最強軍團,這表現簡直就像古惑仔街頭鬥毆一樣。
還有,這電影裡的星際時代設定也有點兒扯。都星際時代了,還寄送手寫信件,這導演或者原作者是有多執著啊!而且因為這封信,我才發現反派連對方與其他星際之間的實物貿易都無法阻止,這設定也太不合理了吧。
最後說說結尾吧,那鬥雞的時候女主為啥不上去給男主一刀,我想大家肯定都盼著呢,說不定這樣能挽救一下這部作品之前的愚蠢。
總的來說《沙丘2》跟第一部比起來,真的是差了不少。雖然畫面和特效還不錯,但劇情和邏輯上的漏洞太多了,看得人有點兒難受。希望導演在拍第三部的時候能好好反思一下。
從配樂到視覺效果,都讓人看得過癮。尤其是那些震撼的場景,簡直就像是在看一場視覺盛宴。但是,看完之後我卻覺得心裡有點堵,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仔細想了想,問題出在角色塑造上。雖然電影裡有很多角色,但是他們都像是木偶一樣,沒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就算是主角保羅,也只是被推著往前走,沒有自己的主見和動機。這樣的角色,怎麼能讓人產生共鳴呢?
相比之下《星河戰隊》就好得多。角色雖然也是基於類型片的刻板印象創造的,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情感。觀眾可以看到他們的成長和變化,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樣的角色,才能讓人真正投入到電影中去。
反觀《沙丘2》過於注重反思和批判,而且也做得不夠深入。它試圖通過描繪一個極端的世界來表達對“造神霸權”和“狂熱情緒”的反思,但是因為沒有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角色,所以這種反思就顯得很空洞,沒有說服力。
尤其是那些戰爭場面,簡直讓我看得一頭霧水。敵人發現保羅後,居然還要保持著那種奇怪的姿態去維持所謂的“儀式感”和“壓迫感”,這簡直太兒戲了!我覺得維倫紐瓦在處理這些場面的時候,可能沒有想清楚戰爭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所以拍出來的效果就很幼稚,讓人難以接受。
總之《沙丘2》在視覺效果挺不錯,但角色塑造不太好。
影片聚焦於保羅,一個被命運選中的少年。與眾多英雄成長故事不同,《沙丘2》並沒有過多渲染保羅如何戰勝困難,而是深入探討了保羅為何必須走上這條封神之路,以及命運是如何一步步推動他到達這個位置的。保羅自身的掙扎、母親和弗雷曼人的期望、契尼的獨立審慎以及哈克南人的異動,都成為了推動他前進的力量。
首先,電影對沙丘1的結尾進行了改動,將保羅與詹米的決鬥提前到了沙漠中。這一改動雖然增加了戲劇性,但卻帶來了一系列邏輯問題。比如,哈克南人追擊弗里曼人的情節顯得毫無邏輯,而且巫婆用石頭砸死敵人的場景也顯得匪夷所思。此外,電影完全拋棄了泰布地穴的生活場景,導致弗里曼人的文化特色在電影中幾乎消失殆盡。原著中對於水的節約、互相支持的風俗文化,以及弗里曼人的秘密名字等設定,都在電影中失去了意義。
其次,電影的時間線被大大加速。在原著中,保羅經歷了多年的奮鬥才贏得了弗里曼人的認可,並且和契尼有了孩子。而在電影中,這一切似乎都發生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得故事的說服力大打折扣。保羅的妹妹在原著中已經是4歲的孩子,但在電影中卻還沒出生。這樣的改動不僅讓故事的連貫性受到影響,也讓角色之間的關系變得模糊不清。
再者,電影中的斯蒂爾格形象與原著大相徑庭。原著中的斯蒂爾格是一個尊重傳統、智慧且善於思索的領袖。而在電影中,他卻成了一個對保羅頂禮膜拜的小丑形象。這樣的改動不僅讓角色的魅力大打折扣,也讓整個故事的氣氛變得沉重而壓抑。
最後,關於保羅的預言能力,電影也進行了不恰當的改編。在原著中,保羅的預言是複雜而深刻的,他看到了自己帶來的殘酷未來,也看到了通向未來的種種片段。而在電影中,保羅的預言卻變得簡單而膚淺,甚至有點搞笑。這樣的改動不僅削弱了保羅角色的深度,也讓整個故事的神秘感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