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行動”是地球人發起的,對三體人的唯一一次有效且致命的打擊行動
“古箏行動”使得地球知道的三體人的缺陷,從而發起“面壁計劃”,最終使得羅輯成為威懾三體人的唯一執劍人。可以說,沒有“古箏行動”,三體人艦隊到來時,就是地球人滅亡開始之時,更不會有後來的黑暗森林打擊。
“古箏行動”使得地球知道的三體人的缺陷,從而發起“面壁計劃”,最終使得羅輯成為威懾三體人的唯一執劍人。可以說,沒有“古箏行動”,三體人艦隊到來時,就是地球人滅亡開始之時,更不會有後來的黑暗森林打擊。
外星人一定存在。宇宙有1-2000千億星系,而在宇宙中不算大的銀河系中,就有2000-4000億顆恆星,每個恆星至少有一顆行星。退一萬步講,就算以銀河系的基數假設,每個星系只能誕生一個文明,整個宇宙也會有1-2千億個文明。
有幾個問題其實一直沒明白,求解大家:1,既然是科幻,研究報告提前到且數據和研究的相同,那就可能存在平行宇宙或者穿越時空空間等多重因素,為什麼就非要一直強調是物理不存在導致信仰崩塌去。
第10集中,史強等人對楊冬自殺的真正原因進行了討論,討論的方向開始向葉文潔偏移,由於汪淼與葉文潔的關係,史強讓汪淼去和葉文潔聊天,其內容就是在北大荒砍伐樹木的那段經歷,從而引出《寂靜的春天》和幫白沐霖抄寫信這麼一個事件。
其實,仔細讀書的同學會發現一些細節,真正傷害葉文潔父親最大、批鬥他最狠的人,是葉文潔的母親,這個女人平時就是個很小布爾喬亞的人,每天抹口紅穿高跟鞋聽唱片,過著富裕而精緻的生活,然而動亂起來的時候,她比誰都激進、比誰都“革命”,立刻和自己的丈夫劃清界限,並且落井下石,把他往死裡整。
隨著三體運動的發展,三體叛軍中出現了第三個派別:倖存派。當人侵太陽系的外星艦隊的存在被確切證實後,在那場終極戰爭中倖存下來是人們最自然的願望。當然,戰爭是四百五十年之後的事了,與自己的此生無關,但很多人希望如果人類戰敗,自己在四個半世紀後的子孫能倖存下來。
關於三體遊戲部分,就以劇裡所表現出的畫面效果,就算是現在也根本做不出如此高精度的VR遊戲,這集的遊戲部分內容已經表現出了原作的“科幻”屬性。現實中的電子遊戲,玩家控制的角色的行為只能依靠輸入的指令做出固定的動作,比如跳躍、前進、攻擊等(VR遊戲也是要依靠控制器進行控制的)。而場景交互效果則採用的是腳本+固定動畫的形式表現——例如《戰地》系列破壞建築物、《黑暗之魂》系列點燃營火、《GTA》系列乘坐車輛的這些動作等,都是預先設定好的動畫效果,玩家要做的只是簡單的按下交互鍵、遊戲就會自動播放這段動畫,在視覺上就好像是“你完成了這件事”。
昨晚剛看完三體,我也想到了一個問題,三體人不一定非要入侵地球,他們能在環境那麼惡劣的三體星生存,想必也能在火星或者木星生存吧?如果實在不行,憑他們的技術也可以改造一下嘛,況且地球的生存環境對他們來說未免也太奢侈了吧,他們恐怕都無法適應呢。
一位自稱新媒體記者的人撞到了史強的車,通過後續聊天,我們可以發現,這應該是記者故意撞的,目的是為了套取情報,而史強一眼發現錄音器的時候,他的“有豐富的刑偵經驗”人設立住了。
旅行者號探測器發回一張遙遠的,模糊的,一團塵埃中閃動著那一點若有若無的光亮。說那是地球。我們一切都榮耀,一切的悲喜交織就在這裡塵埃之中。那時的我長久的被其像是一個夢魘一般地困住,即使有著忙碌的工作,有著親朋好友,妻子女兒的相伴。
3K背景輻射(宇宙微波背景)是“宇宙大爆炸”時期遺留下來的熱輻射,而射電望遠鏡則為它的觀測工具。提起射電望遠鏡,我一定會想起的名字,叫南仁東。射電望遠鏡可以粗略分成可動和不可動兩種,一般會選擇沒有無線電干擾,觀測條件優越的地方建設。
不用害怕。萬有無之自有定數和變數,不管什麼東西的變化,都在規律,近源規則體系和綜合規則體系之中,並不是想幹什麼就能幹什麼。只有有缺陷的規則體系才會衍生出有無的破滅性變化,而破滅本什麼是發生性前後的所有的破滅——即包括了發生性構造和過程延續,以及結果及其延伸的破滅性。
七年骨灰級原著粉前來打卡,第一集已觀看完畢,臺詞還原度95%,劇情敘述為了方便非原著黨觀看插敘(紅岸階段)流暢銜接,第一改編點——奧運籌備階段廣播呈現、楊冬之死案件補充。
第二十七章 無人懺悔注意標題,沒有懺悔的不只是那3個hwb,也包括葉文潔,所有認為葉文潔想毀滅人類、拯救人類、懺悔補救的想法,都是沒有根據的。分析葉文潔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葉文潔的理想是什麼?上面原文寫的是“將宇宙間更高等的文明引入人類世界”,那麼引入人類世界的目的是什麼呢?
沒看過原著,那些科學家自殺是因為知道地球的科學進程一直是被地外文明導向發展成為適合被殖民的星球,知道結局而自殺是嗎?可是這四維會不會太兒戲了?按這個邏輯,所謂的三體文明之上是不是還有更強“農場主”?
表層:在《三體》中提到,“科學邊界”是一個著名的國際學術組織,其成員構成大多是頂尖學者,組織性較為鬆散。宗旨是:物理學古典理論中的簡潔有力漸漸消失了,標誌著物理學的前沿探索似乎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和障礙。
首先,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是三體。當然,三體這個概念可以是從科學的角度,比如劇集中提到的一些物理規律和算法。我這兒主要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說三體。三體,如果可以換一個概念的話,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主、上帝、鬼神等等等等。
就我個人的追劇感受而言,《三體》電視劇貼合原著的程度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我在看小說時的想象場景,甚至說有很多我閱讀時遺漏的細節也被演員們展示的淋漓盡致。從正式開播前的三體加載中劉慈欣來信表示期待,到電視劇開播時我不捨得跳過的片頭和結尾,這些都足以證明這部科幻劇真的值得觀眾去看。
《三體2》序章裡,這個“更早一些的時候”,由於後面緊跟著“深夜”,而上文葉文潔和羅輯見面的時間是在傍晚,所以很容易讓人理解成,伊文斯最後一次和三體人對話,是發生在之前的某個夜裡。如果是這樣的話,由於“這是伊文斯最後一次收到來自三體世界的信息”那麼三體人給伊文斯下達刺殺羅輯的命令,就必定發生在葉文潔告訴羅輯宇宙文明公理之前,有點未卜先知的嫌疑,這有點讓人不能接受,為此,我這裡給出一個更貼近原文的解釋。葉文潔與羅輯見面的時間是傍晚,星星剛出來,談話結束時“星星密了起來”,可以知道不會太晚,季節是春分前後(汪淼坐在教堂前哭的時候有交代是臨近復活節),所以整個談話的時間大概就是18~19點。而下文伊文斯“更早一些時候,深夜”是什麼時候呢?先說結論,就是同一天,時間上和葉文潔羅輯見面有重合。讓我們來看下世界時區圖,此時“審判日”號在太平洋上,而大概7天以後要第二次過巴拿馬運河(古箏行動),以常見巴拿馬型油輪航速15節計算,此時審判日號應該在西九區以東。北京時間18~19點西九區是凌晨1~2點,完全符合原文“更早一些的時候”是“深夜”的描寫。伊文斯和三體人的對話,只要從深夜持續到1~2點,三體人向伊文斯下達刺殺羅輯的命令就可以是發生在葉文潔告訴羅輯宇宙文明公理之後的。如此看來,這個初看像bug的細節,實則精確的令人瞠目~大劉寫作時把時區都考慮進去了,對細節的把控已經精確到瞭如此程度!細思恐極~也許有人要說,“大劉可能自己都沒想到”,的確有這個可能,但這也許就是一位優秀科幻作家本能式的素養,你看不出作者的用意,作者自己可能也說不清,就好像小說中的魏成,解方程快的自己都意識不到那樣????
我是因為知道張魯一飾演汪淼才開始看原著,好在《三體》電視劇貼合原著的程度完美還原了我在看小說時的想象場景,甚至說有很多我閱讀時遺漏的細節也被演員們展示的淋漓盡致。